“兴王,朕以为太宗皇帝太急了,所谓一口吃不来胖子,饭要一口一口的吃,路要一步一步地走。”此言一出,除了赵昺之外,在场的赵与珞、黄鹤、武垒三人脸色一片煞白。这小皇帝今天是怎么了?一顿饭都吃不安生么?一个个低着头,恨不得把脑袋钻到地缝里去。“你们啊,都把头抬起来。”“俗话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只有总结经验教训,方可立于不败之地。”赵匡胤先易后难是正确的选择。强悍如铁木真,统一蒙古之后,那也是选择先灭西夏再灭世仇金国。此时的金国依然强大,铁木真能暂时放下先祖俺巴孩汗被钉死在木驴上的仇恨是很理智的。从地缘政治来讲,蒙古灭掉西夏之后既可以选择进攻南宋,又可以抄了金国后背。同样的道理,太宗时期西夏尚未建国,实力较弱。倘若北宋优先拿下西北,建立一支精锐骑兵部队,则可以从西夏方向直插辽国腹地。再以正面进逼幽州,使辽国首尾不能相顾,疲于应付。“当年辽国已立近八十年,国力强盛,非速亡之国,岂是一战就能解决的?倘若先安定西北,拿下河西走廊,则我朝便能获得足够的战马。再假以时日积蓄力量,或许能够收复燕云十六州。”甘青马(也称契丹马)产于祁连山南北两麓、青海湖周围等区域,是着名的马种。西夏和辽国接壤的地区又是蒙古马生息之地,蒙古马多生长在空旷的牧区,能忍受漫长的严冬,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太宗皇帝错误的政策导致北宋自始至终缺乏战马。赵昺好似自言自语,又好似给赵与珞等人说着。“陛下所言极是,同时面对两个方向的敌人,的确头疼得很。”赵与珞咬咬牙直言道。“不错,当年倘若彻底解决西北李氏,继而经营好西北,便可获得足够的战马,以骑兵之优势进入草原腹地,不断给辽国放血,或许又是另一番景象吧。”“陛下圣明,倘若如此,我朝或许也能出一位霍去病式的人物。”赵与珞回道。“难啊,以我朝开国之初对待武将兵士的态度,封狼居胥,冠军侯式的人物在我朝很难再现。”赵昺摇摇头否认了赵与珞的说法。“臣孟浪了。”“无妨,你我君臣之间回忆往事,不必拘礼。”赵昺摆摆手毫不在意。“陛下的胸襟着实让臣等汗颜。”“朕这半年来可以说夜以继日,夙兴夜寐,朕为了什么?”“我等在这里吃着美味的火锅,品尝着香味十足的烤肉。兴王可曾想过北地那些汉人,他们可曾有顿饱饭,哪怕死了可曾有个埋骨之地?”老朱的父母死了,连个掩埋尸骨的地方都没有。还是同村的地主刘继祖发了善心,拿出一块地皮供朱家作了墓地,刘继祖因为此举也是后福无穷。被朱元璋封为义惠侯,荫及子孙,与国同休。“臣万死!”赵与珞等人连忙站起来,这火锅、烤肉也不好吃了。“朕说过,不需要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接着吃,吃饱喝足才有力气干特酿的狗鞑子!”“臣等遵旨!”赵与珞等人纷纷行礼道。“兴王以为五代冯道此人如何?”赵昺等人一边吃饭,一边继续交流着。“回陛下,冯道历仕四个朝代,侍奉十位皇帝,人称十朝元老,堪称是官场上的不倒翁,可见其左右逢源术之术发挥到了极致。我朝醉翁居士曾怒其不知廉耻,涑水先生更怒斥其为奸臣之尤。”赵与珞回道。欧阳修人称醉翁居士,谥号“文忠”,故世称欧阳文忠公。司马光世称涑水先生,谥号文正。文人谥号从高到低依次分为:“文正”、“文贞”、“文成”、“文忠”等等。“文正”是文人能获得的最高荣誉了,自从唐朝以后,这也是天下文人最梦寐以求的谥号。大名鼎鼎的范仲淹、司马光、方孝孺、曾国藩等都得此殊荣。宋朝之前还有一位牛人获得了“文贞”的谥号——魏文贞,魏征。魏征是华夏历史上第一个被谥为“文贞”的名臣。唐朝没有“文正”,“文贞”已经是排名最高的了。到了宋朝为了避宋仁宗赵祯的讳,把“文贞”改成了“文正”。按照《逸周书》的解释: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内外宾服曰“正”,大虑克就曰“正”……“冯道为生民立命,为百姓立身,我倒是觉得此人是个好官。”赵昺摆摆手说道。北宋大儒张横渠:“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被称为“横渠四句”,历代传颂。冯道出身于耕读之家,幼年聪慧,品德很高,无论是严寒还是酷暑都能静下心来坚持学习。单从这一点就值得我辈学习。更重要的是冯道能安于清贫,除了读书就是侍奉双亲。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在以孝道治天下的古代,所作所为更是无可挑剔。身处乱世,一生历经四个王朝共计十位皇帝,难道也是冯道的错?身处乱世,一介文人,冯道又能改变什么?在无力改变的情况下,冯道恪尽职守,坚守一颗心系百姓之心,始终盼望着一位明主的出现。而冯道最受指责的无非便是他不停地“更换”主公。玉碎容易,瓦全却难。在五代这个乱世中,正因为冯道的“屈身”才拯救了千千万万的黎民百姓。王安石称赞他“佛位中人”,苏东坡盛赞他“菩萨再来人也”。哪怕是骂他不知廉耻的欧阳修也不得不承认,当年契丹没有灭亡中原,皆因依赖冯道的一言所善。后晋石敬瑭死后,侄子石重贵即位,与契丹交恶,后契丹灭亡后晋,占领开封。耶律德光嚣张的问道:“天下百姓如何救得?”(辽太宗耶律德光,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次子。)冯道谦卑地跪拜道:“天下百姓,佛祖也救不得,只有皇帝能救得。”意思就是说开封城的老百姓谁来也救不,哪怕是佛祖来了也没用,能救开封城百姓的只有皇帝耶律德光您了。不管态度有多么卑躬屈膝,但冯道为了天下百姓至少敢说出来。在屠城稀松平常的古代,冯道一句极其谦卑的话救活了一城的百姓。宁为太平犬,莫做乱世人。身处乱世是一种悲哀也是一种不幸。五代史上国运最长的后梁,不过历经三帝十六年。而寿命最短的后汉,仅二帝四年。墙头变幻大王旗,与冯道何干?难道这也是冯道的错?冯道只是做好了自己的本分,为皇帝分忧,为百姓请命,这已经足够好的了。“去年今日奉皇华,只为朝廷不为家。殿上一杯天子泣,门前双节国人嗟。龙荒冬往时时雪,兔苑春归处处花。上下一行如骨肉,几人身死掩风沙。”当后晋满朝文武不是腿痛就是腰疼又或者屁股疼的时候,当人人都不愿出使辽国的时候。冯道毫不犹豫地接受了石敬瑭的命令,毅然决然地踏上一条前途未知的道路,并且卑躬屈膝地完成了使命。难道冯道不知道这一次出使会被无数人唾骂?冯道心中的苦又有几人明白?一生苦苦追寻着明主的出现,后唐明宗李嗣源算半个。一代明主周世宗柴荣刚刚即位不久,73岁的冯道便与世长辞。“兴王,朕并非是为冯道翻案,朕只是有个问题想不明白。”赵昺脸色凝重地说道。“陛下请讲。”“究竟是因为国家祸乱不断,才有了这样的冯道?还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冯道,国家才陷入了危亡祸乱之中?”“一个为君王分忧,一个因一言而救一城的人,岂是奸臣?”赵昺愤然地说道。五代时期,一个恪尽职守、以百姓为重的冯道是备受世人尊崇的。老百姓不傻,帝王更不傻。这也是这么多帝王都让冯道担任宰相的原因。只不过后人忘记了冯道高尚的品德,学会了冯道的“圆滑”,并将之发扬光大。如果说冯道是“圆滑”的,那也是因为和其早年坐牢的经历有关。面临死亡的时候,冯道悟出来一个道理,一个人死了,就什么也做不了了。喜欢穿越崖山:我赵昺绝不跳海()穿越崖山:我赵昺绝不跳海。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表白校花被拒?哥直接觉醒前世力量林渊奈克瑟斯 一个小白的躺平人生 综武:我是无情她表哥 [综英美同人]王子和他的盾 乌云边境 变O后揣了大将军的崽(GL) 枝上绵绵 空谷南星 重生之科技洪流 灵之来兮如云 天使不会说谎(GB女攻) 我在星际修仙暴富了! 暮色 逍遥狂兵俏总裁 仙王 威尔德家族 下流(出轨) 爱豆对家他总撩我 斗罗之魔虎之威 四合院之我和大茂做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