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薇中文网

小薇中文网>从秦到清有多少朝代 > 第196章(第1页)

第196章(第1页)

但是不管乾隆帝的动机怎样,这部规模巨大的《四库全书》到底编出来了,而且保存下来了。编纂《四库全书》的学者们对大批图书进行编辑、校勘、抄写,足足花了十年工夫,到1782年正式完成,共收图书三千五百零三种,七万九千三百三十七卷。当时把全书抄了七部,分别贮藏在皇宫、圆明园、热河行宫(今河北承德)、奉天、(今沈阳)杭州、镇江、扬州(其中三部后来在战争中被烧毁了)。

这对后代人研究我国古代的丰富的文化遗产,毕竟是一项重大的珍贵的贡献。至于查禁销毁一批书,当然对我国文化造成了损失,但是这种查禁也不可能彻底。当时就有不少爱护文物的人,冒着坐牢杀头的危险,把许多有价值的书藏了起来。到了清朝末年,就有不少被禁的书陆续出现了。

尤为难能可贵的是,他在有生之年做出了&ldo;禅位&rdo;的决定。1778年9月21日,乾隆宣谕:至六十年内禅。他说:&ldo;昔皇祖御政六十一年,予不敢相比。若邀穹苍眷佑,至乾隆六十年,予寿八十有五,即当传位太子,归政退闲。&rdo;意思是说,他的祖父康熙皇帝在位61年,自己不敢相比。如果能在位60年,就当传位给太子。

到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初三日,85岁的乾隆皇帝,御圆明园勤政殿,召见皇子皇孙、王公大臣,宣示立皇十五子嘉亲王颙琰为皇太子,以第二年为新皇帝嘉庆元年,届期归政。嘉庆元年(1796年)正月初一日,乾隆帝御太和殿,举行内禅大礼,授玺。颙琰即皇帝位,尊弘历为太上皇,训政。由礼部鸿胪寺官诣天安门城楼上,恭宣嘉庆钦奉太上皇帝传位诏书,金凤颁诏,宣示天下。

所谓&ldo;金凤颁诏&rdo;,是说皇帝从太和殿颁发的诏书,抬上黄舆,鼓乐高奏,礼仪隆重,由礼部官员,送上天安门。天安门城楼上有一只&ldo;金凤&rdo;,口衔诏书,从城楼上徐徐降下;城楼下的礼部官员跪接诏书,分送各地,公布天下。

乾隆内禅皇位后,又训政三年零三天。后人多讥评乾隆名为退位,实禅而不退。其实不然,纵观中国自秦始皇以下两千年的皇朝历史,由内禅归政者,前君罕见,后君亦无。宋仁宗储位既定,郁闷不乐;宋英宗立太子后,泫然泪下。

乾隆在位既长,享年又高。在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上,享年80岁以上的皇帝只有四人。除乾隆而外的三位皇帝是:一是梁武帝萧衍,享年85岁,在位48年。但他局处一隅,三次舍身入寺,长于文学,精通音律;侯景之乱后,饥病而惨死。二是宋高宗赵构,享年80岁,在位36年,建都临安(今杭州),半壁山河。三是元世祖忽必烈,享年81岁,在位35年。

这三位皇帝,或国偏一隅,或半壁江山,或在位不长,或国亡而死,都不能与乾隆皇帝相比拟。难怪乾隆帝自称&ldo;得国之正,扩土之广,臣服之普,民庶之安&rdo;,罕与伦比。

第七部分:传国玉玺之谜

最后一位盛世明君乾隆皇帝(9)

风流佳话

乾隆不仅是一个励精图治的明君型皇帝,还是一个风流才子型皇帝,他的风流韵事更是为人津津乐道。在这些风流韵事中,最著名的就是他与香妃之间的故事,以及他与和珅之间的恩恩怨怨。

关于香妃的传说,主要有两个版本:

第一个版本是香妃喜剧说:香妃天生丽质,身有异香,美貌绝伦。她家世居南疆叶尔羌(今莎车),兄长因不满霍集占虐政,举家搬到伊犁。其兄在反对霍集占之乱中,心向清朝,立下功劳。他们受召到了京师,后来长住在北京。香妃入宫,受到皇太后的喜爱和乾隆帝的宠幸,生活过得很幸福。香妃死后,乾隆闻讯,悲痛不已,恩准将香妃尸骨运回新疆喀什入葬。现在当地维吾尔族流传的是第一个版本的传说。

第二个版本是香妃悲剧说:香妃是乾隆年间平定回部大小和卓木叛乱时,被掳进皇宫的。乾隆因其貌美,且体有异香,而册封为香妃,并对她大加恩宠。但香妃矢志守节,随身怀刃,准备杀帝报仇。皇太后闻讯,召妃入宫,赐死,后葬到清东陵。而这一个版本流传得更广一些。

故事说:大约1745年,香妃生于新疆喀什的一个贫苦人家,出生后浑身散发着一股麝香味,因此起名为&ldo;伊帕尔汗&rdo;(维吾尔语,&ldo;香王(后)&rdo;之意)。因香味而出名的伊帕尔汗才十来岁,就被阿帕克和卓的嫡系后裔&ldo;皇帝&rdo;霍集占小和卓纳为妃子。

1759年7月,在清军与大小和卓的最后一场战斗中,大小和卓遭到了彻底的失败(7月28日,大小和卓被处死)。时年14岁且浑身香气扑鼻的伊帕尔汗就在这场战争中被俘。由于她是一位绝色佳人,身上又散发出一种天然的奇香,所以人称香妃。

1760年元月前后香妃被押至京城。乾隆皇帝非常喜欢她,便将她收为妃子,纳入自己宫中,还特地招来回教徒服侍她的吃穿。又在宫中西苑造了回族的住房、礼拜堂,以博取她的欢心。但香妃却毫不动心,坚决不从,只对从新疆带去的沙枣花情有独钟,并经常落泪不止要求回新疆。

1765年,乾隆为香妃的欢心,解除她的思乡之念,下令把新疆沙枣树移植到宫廷。于是新疆乌什县的240人负责将事先栽种在木桶里的沙枣苗运往北京,后来因为不给报酬而酿成了新疆历史上有名的乌什人民起义。乾隆下令严厉镇压,其规模甚至比平定当年大小和卓的叛乱还要大,造成无数清军与乌什人民的死亡。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只不过红颜  真实副本  那一年,那一眼  我就是要作妖  穿成小猫咪后我被吸了  法医星妻太妖娆  世界未日阴谋  醉里挑灯看剑  逝雪传说  穿越80破案日常  伏诛  人生逆风翻盘[快穿]  真爱零时差  玛丽苏冷少和霸总HE了  君心为饵  丹青劫  html5不是应用软件  君不语  我的贴身校花总裁  池鱼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