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薇中文网

小薇中文网>从秦到清有多少朝代 > 第176章(第1页)

第176章(第1页)

第六部分:不是亡国之君的亡国之君崇祯

光照日月的康熙大帝(7)

1679年,北京大地震。康熙下令开设粥厂,还让太医院给伤病者送医送药。1722年春,康熙帝年近七十,他为了表示敬老,曾将65岁以上的满汉在职官员,以及告老还乡、得罪被遗送回原籍的旧官员,统统召入乾清宫,饮酒吟诗,直到黄昏才散席。参与盛会的有一千多人,故称为&ldo;千叟会&rdo;。

康熙的仁政措施之一是惩办贪官、表彰清官。清官是康熙帝的一面旗帜。康熙朝最著名的清官于成龙,有个绰号叫&ldo;于青菜&rdo;,就是因为他虽贵为封疆大吏,却常年不吃肉,只吃青菜。

于成龙,先任广西罗城县知县,当时已经45岁。罗城位于万山之中,历经战乱,没有城郭,遍地榛莽,县衙是茅屋三间,居民仅有6家。于成龙到任后,召集流民,鼓励耕耘,设养济院,宽免徭役,兴建学宫,县境大治。史书说他&ldo;居罗七年,与民相爱,如家人父子&rdo;。

于成龙升任合州知州,前往赴任时,百姓倾城出动,痛哭号泣相送。有一位瞎子不肯离去。于成龙问他为什么不走,他回答说:&ldo;我想您路上盘缠不够,我会算卦,可以沿途赚点钱,以备不足之用。&rdo;于成龙很感动,就把他留下来。果然途中钱花光了,幸亏瞎子赚些算命钱补充路费才到了合州。

在合州,有政绩,又迁黄冈。黄冈社会治安很乱,他装成乞丐,深入罪犯巢穴,日夜杂处,探明实情,一举端掉贼窝。又任黄州知府,再升任福建布政使。时清军平定三藩之乱,军中多掠良民子女为奴。他集资赎出被掠妇女放还。

康熙十九年(1680年),升为直隶巡抚。上任后,严戒馈送长官。又迁两江总督。他自奉俭约,每天就是粗米、青菜,终年不知肉味,江南人称呼他为&ldo;于青菜&rdo;。在他的带动下,士绅们改绸缎为布衣,官宦出门轻车简从。仅仅数月,朴素之风大为流行。他过于劳累,死在任上。

于成龙做官,不带家眷,十分俭朴。死后,将军、都统、官吏、友人到他家中一看,&ldo;惟笥中绨袍一袭,床头盐豉数器而已&rdo;。就是说,于成龙的家中只有竹筐里粗糙纺织品制做的一身袍子和床头几罐食盐、豆豉而已。为追悼于成龙,市民罢市,聚哭致哀!百姓家挂他的画像祭祀。康熙说:&ldo;朕博采舆评,咸称于成龙实天下廉吏第一!&rdo;

康熙帝表彰清官,一则是为大小官员树立榜样,养成一代清廉的吏风;二则是借清官监督、揭发、打击贪官;三则是派几位好官,为百姓做点好事;四则是推行&ldo;仁爱&rdo;理念,为自己博得仁政的名声。但是,清官往往为上级所不喜欢,也普遍为同僚所不喜欢。清官必遭贪官的嫉恨,也必遭贪官的报复。像于成龙、格尔古德、彭鹏、张伯行等无一例外。然而,康熙帝之所以仁明,在于他能明察是非曲直,而不使廉吏灰心,能信任并保全清官,而遏制贪风日长。

好学不倦

过人的功业,因有过人的思想;而过人的思想,因有过人的学习。&ldo;学习&rdo;二字,是解开康熙一生开创大业秘密的一把钥匙。康熙皇帝是一位学习型的皇帝,是&ldo;二十五史&rdo;中惟一了解西方文明、尊重科学精神的皇帝。

康熙8岁丧父,10岁又丧母,很是可怜。母亲重病时,小玄烨&ldo;朝夕虔侍,亲尝汤药,目不交睫,衣不解带&rdo;;母亲病故后,小玄烨又昼夜守灵,水米不进,哀哭不停。一个年龄才9周岁的孩子,两年之间,父母双亡,形影相吊,应当说是人生幼年的最大不幸。他后来回忆说,幼年在&ldo;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rdo;。人常是这样: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患既使人痛苦,忧患也激人奋进。幼年的忧患,激励了康熙奋发学习、自立自强的精神。

康熙身上有着三种血统、三种文化和三种品格。他的父亲是满洲人,祖母是蒙古人,母亲是汉族人。他深受祖母的教诲,又向苏麻喇姑(苏墨尔,孝庄随嫁贴身侍女)学习蒙古语,向满洲师傅学习骑射,跟汉族师傅接受儒家教育。康熙的勇武与奋进,受到了满洲文化的影响;高远与大度,得益于蒙古文化的熏陶;仁爱与韬略,来自汉族儒学的营养;后来,他的开放与求新,则是受了耶稣会士西方文化的熏染。康熙帝吸收了中华多民族的、西方多国家的,悠久而又新进、博大而又深厚的文化营养,具有当时最高的文化素质。这为他展现帝王才气,实现宏图大业,奠定了基础。

康熙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嗜书好学的帝王。他5岁入书房读书,昼夜苦读,不论寒暑,甚至废寝忘食。又喜好书法,&ldo;每日写千余字,从无间断&rdo;。他读&ldo;四书&rdo;‐‐《大学》、《中庸》、《论语》、《孟子》,&ldo;必使字字成诵,从来不肯自欺&rdo;。

第六部分:不是亡国之君的亡国之君崇祯

光照日月的康熙大帝(8)

康熙继位后,学习更加勤奋,甚至过劳咯血。他读书不是为消遣,而是为&ldo;体会古帝王孜孜求治之意&rdo;,以治国、平天下。他在出巡途中,深夜乘舟,或居行宫,谈《周易》,看《尚书》,读《左传》,诵《诗经》,赋诗著文,习以为常。直到花甲之年,仍手不释卷。

他重视文化教育,主持纂修了《康熙字典》、《古今图书集成》、《律历渊源》、《全唐诗》、《清文鉴》、《皇舆全览图》等,总计60余种,2万余卷。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穿成小猫咪后我被吸了  html5不是应用软件  世界未日阴谋  只不过红颜  法医星妻太妖娆  池鱼  真实副本  真爱零时差  我就是要作妖  醉里挑灯看剑  丹青劫  穿越80破案日常  君心为饵  伏诛  逝雪传说  我的贴身校花总裁  玛丽苏冷少和霸总HE了  那一年,那一眼  人生逆风翻盘[快穿]  君不语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