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然,对于中国人来说,饮食的味道,绝不仅仅只是食物的味道,还必须包括餐桌上特有的那种&ldo;人情味&rdo;。中国的菜肴,便体现了这种团结、和合、交融的群体意识和文化精神。中国菜,无论煎、炒、蒸、煮、烧、烤、炸、拌,几乎都无不是将主料和佐料混在一起下锅上桌,决不会像西方人那样,肉是肉、鱼是鱼、盐是盐、胡椒是胡椒地各自独立,分得一清二楚。一些大菜名菜,如&ldo;全家福&rdo;、&ldo;佛跳墙&rdo;、&ldo;霸王别姬&rdo;之类,更是多种主料的和合,味道早已不分彼此。而且,按照中国的烹调学、营养学和食疗学的说法,这种&ldo;和合&rdo;,有利于阴阳协调,是一种极科学的做法。
当然,最好是,食物本身既&ldo;味道好极了&rdo;,人情味又很浓,而最能体现这双重目的的,大概就是火锅了。
火锅的文化意义
火锅简直浑身上下都是中国文化。
火锅热,表示&ldo;亲热&rdo;;火锅圆,表示&ldo;团圆&rdo;;火锅用汤水处理原料,表示&ldo;以柔克刚&rdo;;火锅不拒荤腥,不嫌寒素,用料不分南北,调味不拒东西,山珍、海味、河鲜、时菜、豆腐、粉条,来者不拒,一律均可人锅,表示&ldo;兼济天下&rdo;;火锅荤素杂糅,五味俱全,主料配料,味相渗透,又体现了一种&ldo;中和之美&rdo;。更重要的是,火锅能最为形象直观地体现&ldo;在同一口锅里吃饭&rdo;这样一层深刻的意义,可以说是不折不扣的&ldo;共食&rdo;。更何况,这种&ldo;共食&rdo;又决不带任何强制性,每个人都可以任意选择自己喜爱的主料烫而食之,正可谓&ldo;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rdo;的那样一种生动活泼的局面。所以,北至东北,南到广州,西入川滇,东达江浙,几乎无不爱吃火锅。
还有一点也是极为重要的,那就是火锅要用火。
用火,是人类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我们民族用火的历史相当悠久,早在一百七十万年以前就已开始(云南元谋人),吃火锅则至少有八千年的历史(大约在磁山、裴李岗文化时期)。事实上,中国文化一直把会不会用火、熟食还是生食,看作进步与落后、文明与野蛮的分野。《礼记?王制》说:东方的野蛮人叫夷,南方的野蛮人叫蛮,都&ldo;不火食&rdo;。《礼运》篇也说,我们的先民,起先也是不会用火的,只能生吞野果,茹毛饮血。后来,&ldo;圣王&rdo;出现了,&ldo;修火之利&rdo;,这才有了烹调、酿酒、服饰与建筑,也才有了礼仪,有了文化。这就正对应了列维?斯特劳斯的那个著名公式:生/熟=自然/文化。直到现在,以用火为界限,生与熟也仍有褒贬之别,如生吞活剥与烂熟于心,生拉硬拽与熟门熟路等。此外,如生涩、生疏、生硬、生造、生僻等词,亦有明显贬义。至于&ldo;生番&rdo;,则直接指&ldo;不火食&rdo;的野蛮人;&ldo;夹生&rdo;,则往往是骂人的话;而&ldo;人生地不熟&rdo;,则是很不幸的事。
这就不可等闲视之。因此在上古,就要有人专门来管理&ldo;火食&rdo;。这个人的任务是:一、看管火堆;二、烹煮食物;三、分配食品。可见其权力和责任都很重大,工作性质也很神圣。因为神圣,所以也是&ldo;善&rdo;,而&ldo;火食&rdo;也就称为&ldo;膳食&rdo;。这人既然掌握了食物的分配权,当然也就掌握了群体的领导权。可见最早的&ldo;政府&rdo;,一开始就是&ldo;厨房内阁&rdo;。只是到了社会分工更为精细,政府职能更为多样以后,&ldo;膳食科长&rdo;才不再由&ldo;内阁总理&rdo;兼任,而另派他人专司。但在远古,这人的地位仍一直很高。传说中担任过高辛氏或颛顼氏&ldo;火正&rdo;一职的&ldo;黎&rdo;,大约就是这种专司管火和&ldo;火食&rdo;的人。
当时的族群肯定很小,族人中年轻力壮者外出采集和狩猎,年长体弱又富于经验者留家看火,并烹烤食物。外出劳动者日暮归家,寒风暗夜中大家围定火堆,享用熟食,真是何其乐也!因此,&ldo;火食&rdo;并不单单只是&ldo;熟食&rdo;,更重要的还是&ldo;共食&rdo;。所以,它也是&ldo;伙食&rdo;,即&ldo;共火而食&rdo;,故&ldo;伙&rdo;字从人从火。
共火而食的人就是&ldo;伙伴&rdo;。&ldo;伙伴&rdo;原写作&ldo;火伴&rdo;,据云起源于古代兵制。古代兵制,五人为列,二列为火,十人共一火饮煮,即为&ldo;火伴&rdo;。《木兰诗》云:&ldo;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rdo;,这里的&ldo;火伴&rdo;便泛指同一军营的人,相当于今之&ldo;战友&rdo;。其实共火而食,古来如此。不过一般共火而食者多为家人,不足为奇。只有军营里,才是非亲非故而成&ldo;伙&rdo;。所以后来,便把不同的人因同一目的而结合成群体,称为&ldo;结伙&rdo;,并由此产生出合伙、入伙、打伙、搭伙、散伙、团伙、平伙等概念,而&ldo;火食&rdo;也就变成了&ldo;伙食&rdo;。
火锅,大概就是对原始时代和古代战争中&ldo;共火而食&rdo;的远古回忆吧!中国菜肴,无论煎炸蒸炒,一般都是在厨房里加工完成后才端上桌来,只有火锅把烹调过程和食用过程融为一体,不但把锅端上桌来,而且让火贯穿始终。这不正是一种最古老也最亲切的方式吗?围在一起吃火锅的人,不是家人,便是伙伴,不是兄弟,便是朋友,不是极富人情味吗?尤其是在北风凛冽大雪纷飞的数九寒冬,友人,围炉共酌,传杯换盏,浅吟低唱,真是何其乐也!白居易诗云:&ldo;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rdo;,我怀疑那就是请朋友来吃火锅的邀请函。
由此可见,火锅不仅是一种烹饪方式,也是一种用餐方式;不仅是一种饮食方式,也是一种文化模式。作为饮食方式,火锅可以多人合吃,也可以一人独食,然而独食者又何其寥寥。在火锅店里,我们实难
见到一人独食者。这不是为了省钱,更因独食无趣。一般地说,中国人是不喜欢独食的。独食难肥,共食才能吸取营养;独食无味,共食才会其乐无穷。如果不得已而自斟自酌,就要在想像中与人共食:&ldo;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rdo;否则就叫做&ldo;喝闷酒&rdo;。喝闷酒不但了无趣味,而且还会&ldo;伤身&rdo;。如果与友人共饮,则&ldo;酒逢知己千杯少&rdo;,喝得过量也无妨。
这就是请客吃饭的意义了。它不仅是吃喝,而且是共食;共食也不仅是聚餐,而且是同吃;同吃也不仅是同在一起吃或吃同样的食物,更是吃人情,吃血缘。有了人情和血缘,一个又一个群体才得以建立和巩固,个体也才得以生存。显然,中国人喜欢请客吃饭,并不是中国人好吃,而是中国文化的思想内核‐‐群体意识所使然。
正文第一章饮食四烟、酒、茶1
说烟
说起来,中国居然有那么多人吸烟,似乎是没有什么道理的。
烟,即烟糙,西文tba,译名&ldo;淡巴茹&rdo;。这玩意儿不是咱们的土特产,据说是葡萄牙水手在十六世纪的时候带到中国来的。不过这个来历,现在已很少有人记得。因为从十六世纪到现如今,好歹也有几百年的历史,就不好再算是&ldo;番邦贡品&rdo;,得算是&ldo;国货&rdo;了。这在文化史上也是常见的事。比如辣椒,据说原产南美洲热带地区,十七世纪时才传人中国。但你去问湖南人、四川人、陕西人,有几个承认吃辣椒是吃&ldo;外国佐料&rdo;的?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还我惬意的古代生活 [综漫]拯救世界的仁王君 有戏 今天夫君杀妻证道了吗 旺夫命 惟我独尊 夜玫瑰 兽王缠身:惹火娇妃霸天下 终极一班3之选择gl 你走神儿不如我走神儿 我的人生哲学 秋瑾诗词集 师父们都想我以下犯上 师尊对我爱而不得 江城谣 马克思 少年时gl 小熊猫的特殊任务技巧 规则怪谈,诡怪都对我穷追不舍 情仇家国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