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o;林放问礼之本。子曰:&rdo;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ldo;孔子对周文化外在形式的批判,是思想观念从&rdo;官学&ldo;桎梏解放出来的第一步,是由官学向诸子私学发展必经的一环。墨子生于子学兴起的开始时期,对孔子所起的思想解放作用这点应是有亲自体会的。所以,对孔子至当不易的评价,墨子是从对周文化批判的思想发展的角度作出的。
墨子对孔子至当不易历史作用的肯定,并不改变其非儒的立场。相反,墨子非儒,系统地批判儒学的各种观点,进一步否定了周文化的内容。孔子开创的儒学在根本内容上是维护周礼的,&ldo;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rdo;从孔子到墨子,对周文化来说是从形式的改造到内容的批判,从温和的批评到激烈的否定。孔墨的对立,其缘由之一就是如何对待周文化,同时也表明周文化正是诸子思潮发展的、源泉和比较参照系。先秦诸子正是以周文化为对象或是肯定,或是否定,或是改良维新来展开自己的思想体系。
墨子非儒一是反对儒者述而不作的复古主义,&ldo;君子必服古言然后仁&rdo;,循而不作的复古主义。墨子认为创造要比述而不作有益的多,&ldo;古之善者则述之,今之善者则作之,欲善之益多也。&rdo;指出只有创造才是真正的君子之道,&ldo;古者羿作弓,伃作甲,奚仲作车,巧垂作舟,然则今之鲍函车,皆君子也。&rdo;并且用逻辑悖论的手段说明服古后仁的谬误。&ldo;所谓古之言服者,皆尝新矣,而古人言之,服之,则非君子也。然则必服非君子之服,言非君子之言,而后仁乎?&rdo;
古人言、服的东西,其开始时必是新的,积久才成古,古人言之服之,按儒家的说法,就是不服古言的非君子,而今人服言的是非君子古人之服言,又怎么能说是&ldo;必服古而仁&rdo;呢?况且儒家是&ldo;法周而未法夏也&rdo;,所以儒家&ldo;之古非古也&rdo;。儒家服古而仁的说法缺乏根据和说服力,儒家提倡服古,言古,复古,其目的是为了恢复周礼。
二是反对儒者的重葬、久丧之礼。儒家为了恢复周礼,维护宗法等级,所以强调厚葬久丧是治国之道。墨子认为重葬浪费人力、物力、财力,无利于天下,三年久丧使社会生产荒废,所以墨子说:&ldo;计厚葬,为多埋赋之财者也,……计久丧,为久禁从事者也。财以成者,扶而埋之,后得生者,而久禁之&rdo;。厚葬是将生产出来的财富白白埋到地下,久丧则废弃了产生财富的社会生产活动。久丧之礼既损害人的身体健康,又破坏了人类的生育繁衍,&ldo;是故百姓冬不仞寒,夏不仞暑,作疾病死者,不可胜计也。此其为败男女之交多矣。&rdo;所以,墨子认为&ldo;以厚葬久丧者为政,国家必贫,人民必寡,刑政必乱&rdo;。厚葬久丧实是足以丧天下之道。墨子节葬的主张正是小生产劳动者针对富贵者,反对宗法等级的平等思想的一种体现。
三是反对&ldo;寿夭贫富,安危治乱,固有天命不可损益&rdo;的儒者天命观,认为儒学的天命之说实&ldo;是贼天下之人者也&rdo;。因为如果&ldo;群吏信之,则怠于分职;庶人信之,则怠于从事。吏不治则乱,农事缓则贫&rdo;,天命之说的本质是否定了人的力量。儒者将周礼提高到天命的高度,使其具有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慑力量,墨子非命就是从根本上背弃了周道。
儒学从周,墨子背周。儒墨对立的意义就在于揭示了官学下私人过程的深入发展,墨子接着儒学对周礼的形式批判,在内容上批判了周礼损民、弃事、乱政之危害,&ldo;繁饰礼乐以淫人,久伤伪哀以谩亲,立命缓贫而高浩居,倍本弃事而安怠傲,贪于饮食,情于作务,陷于饥寒,危于冻饿,无以违之。&rdo;墨子将学者传统和工匠传统结合起来,最明显地体现在两点上,一是对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知识的总结、概括与认识论、逻辑思想研究的结合上,使对自然现象客观内容的认识和思维形式在确定性、一致性的基础上统一起来,其成果形成了一系列的科学定义、科学命题、经验公式、机械制造规范,经说四篇是其集大成。二是,理论认识和实践的一致,即言行一致不仅是墨子认识论的指导思想,而且也是墨子及墨者处世做人的道德行为准则,&ldo;言必信,行必果,使言行之合,犹合符节也&rdo;。墨子认为&ldo;言足以复行者,常之;不足以举行者,勿常。不足以举行而常之,是荡口也。&rdo;言行不一是道德人格衰败的表现,&ldo;今子口言之,而身不行,是子之身乱也&rdo;。《耕柱》篇记载了一则故事,比较典型地说明了墨家这种言行合一的精神。墨子弟子高石子至卫,卫君待之高官厚禄,上朝必尽言,而言无行,高石子见言不被所用,就离卫去齐,墨子知道后,称赞他做得对,&ldo;去之苟道&rdo;。
三、墨家三派
关于墨子的弟子,文献记载大都指出墨子弟子众多。例如,&ldo;孔墨徒属弥众,弟子弥丰,充满天下&rdo;。《公输》篇中墨子曾说:&ldo;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rdo;。
《淮南子。泰族训》说:&ldo;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rdo;。孙诒让在《墨子。閒诂。墨学传授考》中对墨子弟子作了考证。根据《墨子》一书及先秦诸子记载,孙诒让纲罗掇拾,粗理脉胳,&ldo;今集之,凡得墨子弟子十五人,附存三人。再传弟子三,三传弟子一人,治墨术而不详其传授系次者十三人,襍家四人,传记所载,尽于此矣。彼勤生薄死,以赴天下之急,而姓名澌灭,与草木同尽者,殆不知凡几。&rdo;
关于墨学的传授系次及墨家派别的分裂,有几段文献记载提供了一条基本线索。《吕氏春秋。当染》记载:&ldo;禽滑厘学于墨子,许犯学于禽滑厘,田击学于许犯。&rdo;《庄子。天下》篇记载:相里勤之弟子,五侯之徒,南方之墨者苦获、已齿、邓陵子之属,俱诵《墨经》而倍谲不同,相谓&ldo;别墨&rdo;,以坚白同异之辩相訾,以觭偶不仵之辞相应。以巨子为圣人,皆愿为之尸,冀得为其后世,至今不决。……《韩非子。显学》记载:自墨子之死也,有相里氏之墨,有相夫氏之墨,有邓陵氏之墨,故孔墨之后,儒分为八,墨离为三,取舍相反不同,而皆自谓真孔墨。
梁启超、侯外庐根据各自对文献的考证和理解,分别制订了关于墨学派别的源流表。梁启超在《墨子学案》中所揭示的墨子学派:侯外庐等在《中国思想通史》第一卷中是这样认为的:上表……符号,表示传授无确据而颇有可能的。‐‐符号表示传授有文献记载的。人名有符号的,表示其人为墨辩或富于辩者色彩的。人名有符号的,表示其人染有辩者的倾向。文献的记载间或有缺且彼此各有出入;先贤的掇拾网罗,整理考证各有所得。
这里不准备详加评述,我们关心的是墨学派别分裂这一事实,及分析各派别的基本倾向。因为,根据现有文献,要确凿地考证出墨学源流演变的系次是不可能的。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重生之军长甜媳 高冷异兽,坏坏宠 一起下地狱[综] 传说我有男友之后[穿书] 脱胎换骨:辣妹夺人心扉 九皇叔 鬼叔救驾:这个皇后不靠谱 末世种田之天灾 一期不会 穿成攻略游戏的绿茶C [综漫]鬼杀队在咒术高专的正确打开方式 你有本事造谣有本事假戏真做啊 勾走他的心 梦浮桥·将军竟是花魁 全世界都在等我领盒饭[穿书] 阴煞俏夫君 我有一支神笔 (猎人同人)伪苍云的猎人之旅 公主驻颜有术[清穿] 帝国上将是我老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