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有读者的地方,广告商都立刻寻踪而至。报纸杂志的广告栏最能表现出这种情况,广告栏目始终接近报纸的脉搏,同时也接近社区的脉搏。万贯家产的出版商尤金迈耶一坐上出租汽车就拉司机打广告,绝非一时兴之所致。迈耶一直盼望着在报纸的广告栏上超过《明星报》,在他看来,这样才能证明他的报纸真正进入了这座城市实实在在进入了工作着的人们中间。1955年,合并后的第二年,一位生气勃勃的年轻人詹姆斯戴利(jasdaly)受聘出任《邮报》广告业务经理,上班的第一天,他遇见尤金迈耶。迈耶问道:&ldo;戴利先生,我们在发行量上超过《明星报》需要多长时间?&rdo;戴利的老板唐伯纳德(donbernard)接过话头:&ldo;怎么现在谈这个问题,我还没告诉戴利先生他的桌子在哪儿呢。&rdo;不过。戴利还是做出了预言:五年。&ldo;五年,&rdo;迈耶应声道,&ldo;不错,我想我能活这么长的时间,我想我能活着见到那一天。&rdo;1959年,四年后,他们超过了《明星报》,他们在财政上很快得手,成功的速度远远超出了格雷厄姆和迈耶的预料。1954年,《邮报》亏损额降至二十五万美元。从1955年开始,每年赢利二百万美元。在合并前,《明星报》和《邮报》的广告业务数量为二比一,《明星报》领先。十五年后,这个比例完全颠倒过来了。
------------
报起报落十年间(四)
------------
不拿薪水的总统高级顾问
美国有两座影响最大的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的观念和形象形成于纽约,而政治上的观念则出自华盛顿。《邮报》又是一座城市中影响最大的报纸。《邮报》和议会、最高法院、行政机构的所有成员都建立起联系。任何报家派往华盛顿的通讯记者都必读《邮报》。这种局面将菲利普格雷厄姆推上了华盛顿首席政治动议人的地位,成了全国性的重要人物。他再也不是一位经营能力强、光彩四射,却只能经营一家资金周转不灵的报纸的年轻人了。现在,他在一家势力强大、资金雄厚的报纸支持下,成了一位耀人眼目、举足轻重、干劲十足的人物,他咄咄逼人,富有扩张精神。但有时做事不够谨慎。哈里卢斯认为这只是年轻人的不检点,《时代》杂志写了一篇吹捧他的报道,把他称为&ldo;美国梦想中的混合型人物&rdo;,好像是在为他的&ldo;不检点&rdo;寻找借口。格雷厄姆成了新华盛顿最重要的人物,他认识所有应该认识的人,他一直战斗着:粉碎守旧派,结束旧的规矩,结束种族隔离。他是一名积极分子,而《邮报》则是他实现理想的工具。他热爱《邮报》,也愿意自己深入其间。
格雷厄姆的婚姻不算太好,也不算太差,他不依赖凯‐‐迈耶设法让菲尔获得了多数的股份‐‐凯属于中产阶级,她不直接插手丈夫的工作,她以一种崇拜和恐惧参半的眼光看待自己的丈夫,偶尔还夹杂着一些怨恨。丈夫聪明智慧,妻子尽职尽责。她对一些严肃的社交场合感到害怕,她清楚自己应付不了这些场合,她不懂得如何打扮,在这类场合又举止失当。每当参加化装晚会,菲尔总是给哈珀商场(harper誷bazaar)的南希怀特(nancywhite)打电话,让南希给凯买衣服,免得凯大出洋相。他说他要尽力保护她。这种局面对她是一种无声的羞辱。她自惭形秽,不知怎么,她的丈夫更增强了她的这种心理状态。看来她缺乏对自己的把握,陷入了窘迫的境地。她不会调配像样的饭菜。有一次,他们请阿德莱史蒂文森吃饭。吃饭前,菲尔下楼来倒葡萄酒,发现酒是酸的,整个席面也一塌糊涂。她对丈夫有一种敬畏感,但她却爱她的丈夫,人们对她丈夫的赞誉使她骄傲,即便有时这种赞誉之声高到使她忐忑不安的程度。她和老朋友一起时最轻松自如。虽然这些人不总是富有特色,地位显要,但他们都是丈夫做法律员时的朋友,他们不仅爱他,也爱她,和他们在一起她总是轻松自在。老朋友们开始注意到实际上存在着两个凯格雷厄姆:一个是陪伴菲尔出席各种聚会的女人,看上去举止失当,对自己缺乏自信。在丈夫说活,或处于众目睽睽之下,有时仅仅是很小的注意之下时,她都紧闭双唇,缄默不语。当菲尔忙于工作或离开城市,凯独自一人时,她就变成了另一个女人,虽然羞怯话少,但却深沉,睿智,充满好奇心。刚结婚后不久,有一次在宴会席间,菲尔说道:&ldo;你们知道凯每天早上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rdo;没人作声,他接着说:&ldo;她看着镜子说嫁给我多幸运啊。&rdo;全场一阵笑声。他的话说得充满了善意,没有什么取笑的意味,引起了人们的笑声。如果在现在,他绝不会说这样的话,现在一清二楚,他更加意气风发,而她却更加寒碜,不入时令。这种活再也不会有什么令人发笑的地方了。
丈夫如此发奋,常常让她担心。在那些年里,只有她一人感到了菲尔格雷厄姆的两副面孔。这种感觉的滋生并不意味着她打算说出来。但是她十分清楚两种面孔间的不同。在公开场合他全神贯注,妙趣横生;独自一人时,很快会变得沮丧,变得自暴自弃。虽然当时表现不严重,却是一个不稳定因素,令她担忧。每当他努力超负荷工作时,他都变得精疲力竭。她希望他能够放慢速度。现在,他已经得到了他们想要的一切,报纸、成功的保障和可靠的未来。但是,他并不因此而变得平静,变得轻松。如果有什么变化的活,只是他感到了更大的压力。他拥有的东西多了,看来就有更多的事情要做。他的影响力大了,就得去影响更多的事物。他的重要性增加了,就迫使他去获得更加重要的地位。在整个50年代中,他越来越深地涉足政治,在华盛顿任何层次的事务中都积极工作。在全国政治中,他很快丧失了对艾森豪威尔的幻想;艾克是一个维持现状的人,而格雷厄姆则恰恰相反。渐渐地,他越来越倾心于当时参议院多数党领袖林登约翰逊。他孩提时的朋友乔治斯马瑟斯是他俩最先连接的纽带,不过他俩的友谊之花很快就独自开放了。约翰逊来自南方一个半衰败的家庭,他本人持自由派观点,信奉实用主义,倾向人民党。格雷厄姆把约翰逊视为自己在政界的延伸。约翰逊懂得现实的世界,他和多数机灵诡诈,缺乏道德目标的人完全不同,他对道德目的有全面的理解。1954年,最高法院做出决定,取消公共学校的种族隔离制,这使格雷厄姆相信在这个国家里应该有一个能够调和不同意见的总统,这一点至关重要。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成为道侣的剑灵后 我不就想捅个天吗(修真) 前夫重生变赘婿 上面的,麻烦用点力 炖妖 她回来了 原来宋词可以这样读 穿越郭敬明 你在我心里,不深不浅 回到春秋做霸王 田园娇宠:种田修仙,生崽崽 这备胎我不当了[快穿] 无所畏与无所谓 问渠那得清如许 老爹,你愿意娶我吗 小桥流水人家 女配她妈是豪门大佬的白月光 兄弟之养成 珠穆朗玛营地 不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