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薇中文网

小薇中文网>细说宋朝txt > 第68章(第1页)

第68章(第1页)

包拯知天长县时,有人来报告自家的耕牛不知被谁割了舌头。他知道这是一起邻里间的陷害案,不动声色的吩咐告状者回家把牛宰了卖掉,割了舌头的牛是难以活命的,只有这种处置办法。果然不出包拯所料:不久就有人来告发那人私自杀牛,因为私杀耕牛在宋代是违法的。包拯严厉责问告发者:为什么割了牛舌,还要诬告别人?那人措手不及,以为事情败露,只得伏罪。大约因为牛舌案,包拯断案如神的名声不胫而走,并为以后小说戏剧所敷衍。

其后,包拯调知端州,这里是著名端砚产地。端砚是当时贡品,采石制砚极为艰苦,而到这里做地方官的,总以上贡为名十几倍、数十倍的搜刮端砚,带回京城去贿赂权贵。包拯到任后,自书座右铭道:&ldo;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幹终成栋,精钢不作钩&rdo;,作为为官做人的准则,并下令只制作上贡的端砚数量,不多取一方,离任时也不带一方端砚。清正廉洁,朝野传为美谈。

弹劾张尧佐一事也许最能说明包拯的&ldo;立朝刚毅&rdo;。皇祐二年(1050年),他入知谏院,张尧佐仗着是仁宗最宠幸的张贵妃的伯父,正担任着三司使。这是掌管全国财政的要职,地位仅次于二府宰执,往往是执政的后备人选。张尧佐没有干好的本事,包拯弹劾他&ldo;是非倒置,职业都忘&rdo;,却&ldo;洋洋自得,不知羞辱&rdo;。见包拯和其他台谏官纷纷上书,仁宗只得打消让张尧佐升迁二府的念头,免去他三司使的职务,但为安抚爱妃及其伯父,改命他为宣徽南院使、淮康军节度使、景灵宫使、同群牧制置使。

包拯立即上章指斥张尧佐是&ldo;清朝之秽污、白昼之魑魅&rdo;,抨击仁宗&ldo;失道败德&rdo;,有求他收回成命,但仁宗就是置之不理。朝会之日,御史中丞王举正与包拯、唐介等台谏官留下百官而谏仁宗,动用了宋代台谏向君主集体谏诤的特殊手段。仁宗大怒,下令今后台谏上殿先报中书取旨,这是他自废黜郭后以来再次动用君权与台谏对着干。但仁宗迫于舆论最后还是向台谏让步,免去了宣徽南院使、景灵宫使,保留了其他两使。

过了一段时间,张贵妃又吹枕边风,仁宗见舆论平息,便重新任命尧佐为宣徽使。包拯得知,不管仁宗先前警告,不依不饶,领衔与其他谏官上奏再论。为了说服仁宗,包拯多次上殿争辩。一天,张贵妃还想为大伯说情,仁宗抢白道:&ldo;今天包拯上殿,唾沫都溅到我的脸上。你只管要宣徽使、宣徽使,不知道包拯是谏官吗?&rdo;由于包拯等抗争,仁宗只得收回成命,并保证今后张尧佐再有升迁,必须听取台谏章奏。

包拯后来出知故里庐州,堂舅犯法,照样依律处以笞刑。从此,仗势扰民的亲戚故旧肃然守法。至于请托,不论故人亲党,一概拒绝。他还为子孙立下家训:&ldo;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藏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rdo;

嘉祐二年(1057年),包拯以龙图阁待制(后世因此称其为包龙图)权知开封府,在任仅一年半,却把号称难治的开封府治理得井井有条。首先,他惩治不法权贵,&ldo;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rdo;。其次,他改革诉讼制度。原来诉讼者不能直接到开封府大堂投递诉状,府吏中转,上下其手,他下令大开府衙正门,让诉讼者直到大庭下向他自陈曲直,自此&ldo;吏民不敢欺&rdo;。再次,他严办无赖刁民。有一次,里巷失火,几个无赖子却趁机起哄,聚众问他:&ldo;救火是取甜水巷水,还是苦水巷水?&rdo;包拯当即把他们斩首,从此无赖帖然畏服。

开封府肃然而治,童稚妇孺都知道他的名字,亲切称其&ldo;包待制&rdo;。他天性严峭,不苟言笑,人们就说让他笑就好比黄河清那样难。开封府则流传着&ldo;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rdo;的谚语,以阎罗来形容其刚正不阿和铁面无私。不久,他改任权御史中丞,与宰相富弼、翰林学士欧阳修、经筵侍讲胡瑗当时被称为&ldo;四真&rdo;,即真宰相、真翰林学士、真中丞、真先生。看来,包拯成为清官第一典型,却有其原型基础的。

韩琦也是仁宗朝必须一说的名臣,就听下回分解吧。

细说宋朝32:宋英宗

宋仁宗三十四岁前生过三个儿子,都夭折了;其后,虽生到第十三女,却未有儿子出生。他在位四十二年,多次&ldo;不豫&rdo;(皇帝病危的代名词),一不豫就人事不知,胡言乱语,这种病状在太宗长子赵元佐、三子真宗和南宋光宗身上,一再重现,似乎是赵宋宗室的家族病。嘉祐元年(1056年)正月,仁宗再次&ldo;不豫&rdo;,长达二十日,多亏宰相文彦博把持大局,才渡过了危机。这种局面令朝廷大臣们意识到确立皇位继承人已迫在眉睫。

当年五月,知谏院范镇率先奏请立太子。在君主制下,立储问题是最为敏感的朝廷大事,即便是宰相也不敢妄议,以免疑忌于君主而身败名裂。范镇的奏议,引起朝廷震动。宰相文彦博责备他事先不与执政商量,范镇说:&ldo;我做好必死的准备,才敢上奏。与执政商议,若以为不可,我难道终止吗?&rdo;司马光在并州通判任上,鼓励范镇义无反顾,以死相争,并与御史赵抃先后上书支持他。

仁宗把范镇先后送呈的十九道奏章交给中书,就是不表态,中书宰执也只得不置可否。朝廷升任范镇为侍御史知杂事,他以进言不用居家待罪百余日,须发尽白。仁宗被他所感动,流泪请他再等三二年,还指望能自生龙种。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穿成替嫁夫郎后  辣妻乖乖,叫老公!  如此刚刚好  大佬宠妻不腻  一秒闪婚:首长大人夜夜宠  团宠小师妹是棵千岁兰  民国绿茶穿成炮灰替身  我用app养老婆  天神诀(上)  她如清风入怀  男神想要复婚[娱乐圈]  绝色召唤师:嫡妃不好惹  扮成女装去替嫁  听声辨罪[探案]  国师又又又想篡位了  当C好快乐哦  大棠盛世  炮灰[快穿]  末路情途  我的那些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