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怕有些居士不了解十二因缘,我们再把它写出来: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现在黑板上写成横的一条,其实应该写成圆圈,以无明作,这是十二因缘。十二因缘管三世,前生、现在、来生。大家谁记得妈妈没有生你之前在哪里?都记不得了。现在把过去切开,一个人一念之间来投胎,生不知从哪里来,死了会去到哪里,有没有把握?也不知道,统统是无明,就是莫名其妙,就是混蛋,就是胡涂。不要说生死哪里来去了,你们明天早上醒来的第一念会是什么,你有把握没有?绝对没有把握!那个念头怎么来怎么去都不知道,所以叫作无明,这是道理上的无明,什么都不知道,没有光明,没有智慧,一团黑暗。
一切众生是怎么来投胎的?就是行,行就是动,念头一动就来了。这个动力的前面是无明,莫名其妙,不知道怎么样动的。如果明了就不是十二因缘,是得菩提了。贪瞋痴慢疑,一切大烦恼、小烦恼、随烦恼,统统是一念无明。有念,生命这一念不知道何处来就是无明。佛经说:「一念瞋心起,八万障门开。」人发了脾气,起瞋心,就有障碍了。又说:「瞋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怨天怨地,愤世嫉俗,对任何人都不满,对环境也不满,种种埋怨都是瞋念。有很多人学佛,佛经读得很熟,佛学也讲得很好,文章也写得很好,样样都会,但是事情来了就不行了,结果是在那里自欺欺人。贪瞋痴当中,瞋是最大的无明。
小说《济公传》中写到,济颠和尚有天喝醉了,半夜里起来就大叫,「唉哟!不得了!无明发啰!」把大家都吵醒了,众和尚要追打他,他就跑,结果回头一看,庙子失火烧光了。原来他是要告诉大家,火要来了,又不好明讲。
火就是瞋心,瞋心就是无明。无明缘行,我们投胎的动力是行阴。你们打坐念佛为什么杂念妄想去不掉?现在应该知道了吧!我已经讲明了嘛!因为行阴没有停止啊!它永远都在动,没有办法,等于我们睡觉时血液循环没有停止。我们不能得定,不能专一,就因为行阴的力量大得很。
无明缘行,一念无明引起这一股念力,它动性不停。行缘识,一有行动又引起中阴的意识,我们思想意识不能停,因为行阴动了,缘就是连锁的关系,一个抓住一个,一个抓住一个。中阴意识看到男女两个有缘的,三缘和合入胎了。识缘名色,一般人称名色就是胎儿,因为四大就是色,变成了有形的肉体。名色缘六入,胎儿在母体中起变化,有眼耳鼻舌身意,就是六入,有了生命。六入缘触,触是内外接触起了知觉感觉的作用。触是身根来的,有了身体就有感受,譬如穿了衣服觉得冷或热,是触。触缘受,这两个有什么不一样?触是讲起作用,你两手合拢来感觉到是触,你手合拢觉得暖还是冷,到心里头去了,身心两个发生关系,那是受。
感与受不同,那能够感的是触,受是连到心理。触法有时不一定连到心理,也就是生理上叫触,可以说是医学上讲神经的反应。如果我们某一部分神经麻痹,神经反应我们感觉不到,但那没有麻痹的神经还活着的,触法还在,只是你心里可没有受了,所以触跟受是不同的,否则会觉得差不多。因为受,好受的就爱,受缘爱,爱得要死就要抓住。爱缘取,我要这个茶杯、这个手表,要抓。这世界上越抓紧就越会飞掉,求不得苦嘛!人生有八苦。你越想求它,它越厉害,同物理一样,向心力有多强,离心力就有多强。天下事有时你不想抓它,它偏跑来了。
爱别离苦的背面就是怨憎会苦,你不要的它偏来,你不愿意见的人,一转弯就碰见,跑到厕所里还碰见哩!喜欢看到的人偏偏写信不回,电话不接,是不是?人生就是这样。
取缘有,因为抓住有,所以构成了偶然暂时属于你的,这就是有。其实没有真的有,一定会散去的。所谓「积聚皆销散,崇高必堕落,合会终别离,有命咸归死」。爬高了一定要下来的。东西啊!钱啊!累积多了一定散掉用掉,很多钱也是替别人累积,儿女也是别人啊!天下无不散的筵席。只要有生命,总有一天会死亡的,所以有是抓不住的。有缘生,生缘老死。死了呢?一念无明,无明缘行,又来投胎了,这叫十二因缘,是圆圈。
所以要想修行得道,就要断无明,也就是要断见思二惑,断惑就证真,证到真如就得道了。所以基本上无明一念空掉就得道了,以小乘来讲就得阿罗汉了。大乘的菩萨还要进一步做到《心经》说的:「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你以为切断就得道了吗?错了,那是小乘偶然的,等于「抽刀断水水更流」,是假的空。大乘菩萨毕竟空,不须要断去无明。所以断惑证真是小乘法门,大乘菩萨没有讲断,非断非常。无明没有断,而是转无明而成真如,转识成智。因为无明本身是空的,它不停留的,用不着断它。所以说:「无无明,亦无无明尽」,所谓尽就是断,不须要断就空了。《心经》这一段一路无到底,「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就是菩萨境界。
维摩居士这里也讲:「无明乃至老死皆无尽故」。你这才会晓得缘起性空,性空缘起。一念无明怎么样缘起而来?它自性本空,不要你去空它的,本来不存在。所以「缘起是道场」,十二因缘同无明,乃至最后老死皆无尽,不须要你去断它,是它来空你。
「诸烦恼是道场,知如实故。」小乘的修法是要断一切烦恼,断惑证真。维摩居士说烦恼本身就是道场,因为烦恼本空嘛!烦恼是心态的相状,你不被现象所述住,那个心态是本来清净,本来是实相,你知道如实。所以「烦恼即菩提」这句话,也在《维摩诘经》里。
「众生是道场,知无我故。」他说,不用离开一切众生,众生主要指人类社会。你要跳出红尘,离开这个社会,你想躲到哪里去?你说自己什么都不要了,只要青山绿水,自以为很解脱,但是都被这些颜色困住了,是更红的红尘。众生世界本身就是道场,用不着逃避。如果没有众生,也不须要成佛了。既然没有众生,自然不须要度众生了,何必成什么佛呢?有人感叹这个世界太乱,我说就因为世界乱你才有事可做,世界不乱你还有屁用?因为有众生所以才要成佛度众生嘛!没有众生你成佛干什么?没有对象了嘛!
「一切法是道场,如诸法空故。」一切法包括了魔法、外道法。如果魔法、外道法不在一切法之内,逻辑上这一切法就不能叫一切了。善法、恶法、有为法、无为法……无法而不在内,才叫一切法,而一切法皆是道场,因为一切法自性本空。
「降魔是道场,不倾动故。」学宗教的人都很迷信的,讲有魔啊!有鬼啊!什么道高一尺魔高丈,说得像真的一样。实际上魔在哪里?魔都在你心中,是自己捣鬼。所以说起心动念就叫做天魔,如你硬压下念头,不起心动念就是阴魔。或起不起,有时有念有时又好像无念,就是烦恼魔。什么是或起不起?就是「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清代有个文人蒋坦,有天听见雨打芭蕉,心绪凄迷,就在花园的芭蕉叶上写了一个句子:「是谁多事种芭蕉?早也潇潇,晚也潇潇。」有位小姐看到了,就接着写:「是君心绪太无聊,种了芭蕉,又怨芭蕉。」其实,人生境界不管出家的在家的,都是种了芭蕉,又怨芭蕉,所以一切都是自造的。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白月光系统 从良后我又出轨了 红楼行[综红楼] 清穿皇四子弘历 第四性别Enigma 还是喜欢你 极品小书生 虐文女配自救守则[穿书] 臣妻 娱乐圈女王:顶流女神A翻全世界 池先生,我要坐着驴车去种地了 夺嫡 昨夜有星辰 网游大神被宠成生活玩家 悍卒斩天 慕卿娇 何似春风度玉关 易经杂说 [神话]天堂之光路西法 蜜爱成婚:总裁大人请接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