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宗极恨太监,我猜想这是因为他&ot;出身微贱&ot;,从小养于宫中时,常受太监轻侮所致。高宗裁抑太监的方法颇为巧妙:他将太监改成姓秦、姓赵、姓高三姓,合之则为&ot;秦赵高&ot;三字,以为警惕。又内奏事处的太监,一律改姓王,因为王是最大的一姓,若有人到内奏事处去打听机密,问到&ot;王公公&ot;,不知是哪个王太监,只好废然而返。
还有一个有名的故事,一年高宗巡幸热河时,有一太监横行不法,为县令高层云所痛责。一时皆为高层云危,而高宗不但不罪,反而嘉许。此尤可见高宗对于太监的痛恨。
嘉道两朝,一承乾隆家法,太监无敢为非。至咸丰末年,溺于声色,太监得以夤缘为利。及至慈禧发动辛酉政变,安德海因密传书信之功,渐次跋扈不法,后为丁宝桢诛于济南,此为清末宫闱一大公案。自此约有十年清静,至李莲英得宠用事,见微知著,清祚将终,已可看出消息。
太监在明朝,最多时有数万名之多。康熙晚年曾与大臣谈早年的见闻,据说明朝太监人数太多,每日送饭,不能遍给,被派遣在冷僻之处的太监,倘或因病不能起床,即有活活饿死的可能。清朝的太监虽有编制上的限制,但最多时仍有三千名左右。
这三千名太监,大部分来自京东及河北南部;明朝的太监有福建人,清朝则绝无仅有。太监亦有品级,最高的是三品,至李莲英,由慈禧特旨赏戴二品顶戴,是唯一的戴红顶子的太监。
太监的首脑称为&ot;都领侍&ot;、&ot;领侍&ot;,但一般都用&ot;总管&ot;、&ot;首领&ot;来区分;总管又有大总管、二总管的说法。大致太后、皇帝、皇后宫中的太监首脑为总管,妃宫就只有首领了。自总管至太监,称其所侍候的后妃为&ot;主子&ot;,管皇帝叫&ot;万岁爷&ot;,先帝则在&ot;爷&ot;字前加年号,如世祖则为&ot;顺治爷&ot;,圣祖则为&ot;康熙爷&ot;。至于称慈禧太后为&ot;老佛爷&ot;,那是特例。
大内共分九个区域,如乾清宫、养心殿、宁寿宫等,每一个区下,有多寡不同的处,如乾清宫的&ot;内奏事处&ot;等,总计四十八处。每区设总管一员,被辖于&ot;都领侍&ot;之下,称为&ot;九堂总管&ot;,为太监部门的最高权力组织,有何大事,由&ot;都领侍&ot;召集九堂总管会议决定。九堂总管的品级,自三品至五品不等。
四十八处设四十八个首领太监,品级自四品至九品不等。当然,最多的是&ot;未入流&ot;的太监,分派在各处服役。最低级、也是最苦的是打扫处的太监,犯了过失的太监,常派到此处来服劳役,作为惩罚。
太监的苦乐不同,劳役不均,贫富不等,其距离恐怕超过任何阶层、任何行业。在表面上看,太监的待遇相差不大,最高的是月给银八两、米八斤、制钱一千三百文;最低的是月给银二两、米一斤半、制钱六百文。但是富庶的太监,其阔绰之处,说来有如神话,&ot;溥仪自传&ot;中说:
第15节:第一章皇帝的种种(14)
我用的一个二总管阮进寿,每入冬季,一天换一件皮袍,都属貂翎眼、貂爪仁、貂脖子,没有穿过重样儿的。仅就新年那天他穿的一件反毛的全海龙皮褂,就够一个小京官吃上一辈子的。
貂皮今称&ot;明克&ot;;西方贵妇人,以拥有一件明克大衣视为财富与地位的象征,而阮进寿有数十件貂皮袍,其豪富为何如?
这些人的钱是哪里来的呢?第一是与内务府勾结,凡有大工、大庆典,如兴修宫殿、修陵寝、大婚等,都要先讲条件。
如溥仪的二总管、后来升为大总管的阮进寿,在溥仪&ot;大婚&ot;时曾勒索&ot;内务府&ot;,据溥仪自述:
我事先规定了婚费数目不得超过三十六万元,内务府按照这个数目在分配了实用额之后,可以分赠太监的,数目不多,因此在大总管这里没通过。事情僵住了。堂郎中钟凯为此亲自到阮进寿住的地方,左一个&ot;阮老爷&ot;右一个&ot;阮老爷&ot;,央求了半天,阮进寿也没答应,最后还是按阮进寿开价办事,才算过了关。
按:溥仪所说的这段话,需要说明或补充者有三:第一,大婚只用三十六万元,是因为溥仪毕竟只是&ot;关起门来做皇帝&ot;。同、光两朝大婚,正式预算及各省督抚报效,总数在四五百万两银子左右。第二,内务府大臣皆为兼领,不常到衙门;事务工作,有&ot;堂郎中&ot;为其首脑。&ot;堂&ot;有堂官的意味在内。第三,清朝官场称谓,官至三品始可称&ot;大人&ot;,阮进寿既为大总管,自是三品都领侍,郎中五品,称之为大人,亦不为谄谀;但对太监的尊称,只有&ot;公公&ot;,并无大人,而又有些太监不喜&ot;公公&ot;的称呼,所以称之为&ot;老爷&ot;。
太监的另一项经常收入为犒赏。内廷行走人员,逢年过节,或者奉召参加庆典,如&ot;入座听戏&ot;等等,对太监皆须有所馈赠;倘遇颁赏,则视&ot;恩典&ot;大小而定红包大小,宁丰勿薄,尤其是出自特恩,打发更须注意,倘不满其意,回宫复命时,加上一两句闲话,便成有力的谗言,恩遇方隆,旋即失宠,便是因小失大了。
还有一种犒赏,实在是花钱消灾。对大臣、言官的处分中,有一种叫做&ot;传旨申饬&ot;,派出来的太监都是利嘴,倘或好好招待,红包丰厚,则念一遍传旨申饬的上谕,便即了事;如果不懂这个诀窍,一无表示,&ot;申饬&ot;便变成痛诟,狗血喷头,祖宗十八代都可以骂到。
太监弄钱的花样很多,但不管什么花样,性质上总脱不了&ot;敲诈勒索&ot;四字,举几个例子如下:
一、左宗棠内召入军机,自兰州入觐--召见时免冠磕头,大帽子置于正前方,如果曾赏戴花翎,则帽子倒置,即以翎尾对御案--奏对既毕,&ot;跪安&ot;退出时,左宗棠忘了取回帽子,太监将帽子送回贤良寺行馆,索酬两万银子,否则泄其事于言官,纠弹失机,何等没趣?左宗棠无奈,只好接受其勒索。
二、慈禧万寿,某疆臣进献珍玩,外加红木底座玻璃罩;凡此进贡,照例应有丰厚的&ot;门包&ot;。但此疆臣所派的差官不甚内行,打点得不够,太监便使坏了:等贡品抬入宫内,差官退入殿外,复又被唤了进去,指出玻璃上有裂痕,随时会破,不便进呈。差官急得不知如何是好,太监便以同情的态度表示,可以为他换一个玻璃罩,但须两千银子。此差官迫不得已,打电报回去汇了银子来了结此事。其实所谓裂痕,只是太监在玻璃罩里面粘了一根头发而已。
第16节:第一章皇帝的种种(15)
三、世续的父亲崇纶,久任禁军统领,在庚子以前是慈禧面前的红人之一。他在兼内务府大臣时,得罪了一名有头脸的太监,一次奉召进宫,经过一处殿廷时,屋子里泼出一盆洗脸水,淋得他袍褂尽湿;那太监赶紧出来请罪。崇纶懂得他们的花样,这不是发脾气的时候,只问:&ot;太后在等着,一身皆湿,如何入见?&ot;太监拿出一套袍褂来,又诉苦说好话。崇纶花了好大一笔钱,才能换上干净袍褂去见慈禧。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荣谋 兽王家的小媳妇 销售婚姻/如果还能在一起 那个夏天那个秋天 如果这都不算爱 病弱Alpha每天都在装病 重生之末世新纪元 养妖记 戒不掉宠你 盘桃 鸿门招婿宴 快穿之攻略目标人物 登堂入室 接管花上司 你就是馋我的兔子 我给初恋养儿子 男生贾里 揣着霸总孩子去种田 雀登仙 小女花不弃/不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