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小薇中文网

第63章

---------------

八诗(2)

---------------

在盛唐诗中,平仄音节的变换是相当复杂的,例如下面的正规格式:

一、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二、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三、仄仄平平平仄仄

四、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五、平平仄仄平平仄

六、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七、仄仄平平平仄仄

八、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每一句的第四音以下有一顿挫,每二句自成一联,中间的二联必须完全对偶,就是每句的字必须与另一句同地位的字在声韵与字义方面,都得互相均衡。

最容易的方法欲了解此协调的意义,即为想像二个对话者对读,每人更迭地各读一句,把每句首四字与后面三字各成一小组,而用两个英文字代入,一字代表一组,则其结果可成为如下一个轮廓的款式:

(a)ah,yes?

(b)but,no?

(a)but,yes?

(b)ah,no!

(a)ah,yes?

(b)but,no?

(a)but,yes!

(b)ah,no!

注意第二个对话者常想对抗第一个,而第一个在第一组中常连续第二个语气的线索。

但在第二组中,则变换起来。

感叹符号与询问符号乃表示有二种语气不同的“是”

与“否”

注意除了第一联的第二组,其他各组在声调方面都是正式对偶的。

但是吾们对于中国诗的内在技术与精神,所感兴趣甚于韵节的排列式。

用了什么内在的技巧,才能使她至于如此神妙的境界?她怎样用寥寥数字在平庸的景色上,撒布迷人的面幕,描绘出一幅实景的画图,益以诗人的灵感?诗人怎样选择并整理其材料,又怎样用他自己的心灵报道出来而使她充溢着韵律的活力?中国的诗与中国的绘画何以为一而二、二而一?更为什么中国的画家即诗人,诗人即画家?

中国诗之令人惊叹之处,为其塑形的拟想并其与绘画在技巧上的同系关系,这在远近配景的绘画笔法上尤为明显。

这里中国诗与绘画的雷同,几已无可驳议。

且让吾人先从配景法说起,试读李白(七○一——七六二)诗便可见之: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这么二句,不啻是一幅绘画,呈现于吾们的面前,它是一幅何等雄劲的轮廓画,画着一个远游的大汉,跨着一匹马,疾进于崇高的山径中。

相邻小说
李碧华短篇小说  烛光·秋夜·紫罗兰  我可不想破坏你们师徒恋  老师我叫金菲菲  先拿自己开涮  小老板  长姐不为母[快穿]  烛中火与虫  六零小仙妻  在那遥远的小黑屋  寻找前世之旅之樱翳逝  沉舟之爱  莫非主播暗恋我  湘西赶尸鬼事之迎喜神  我养的崽登基了  反派会洗脑[快穿]  司寝美人  穿成山神后,我捡到了一条龙  神医毒妃权倾天下  反派邪魅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