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听到这些从朝中传来的消息时,却是一点都不着急也不生气。他甚至还有心情分别写了封信给太子妃和自己的舅舅楚国公,叮嘱他们朝中的声音不用理,让他们自己热闹去。
崇安侯府是庄王的岳家,洪铭有个庶女进了庄王府做侧妃,这看着好像是庄王一系的人在闹腾这件事,但崇安侯府在朝中并没有多少势力,如今闹腾得最欢只怕是被人利用的成分多,而洪铭明面上支持庄王,背地里却是皇后和惠王一系的。
这场朝中闹腾腾的易储风波,看着像是庄王一系主导的,但究竟谁幕后的主导人,多深思一下也能想出来。
孝昌公主问太子道:&ldo;你是怎么打算的?&rdo;
太子哼了一声道:&ldo;皇后和四弟既然已经抬出了这场大戏,我自然要陪她们唱下去。&rdo;
皇帝当年能坐上这个皇位,有一半是楚国公府的功劳。等皇帝登基后,楚国公府为了不被卸磨杀驴,很快就上交了手中的兵权,家中亦不多让子孙出仕,哪怕出仕,任的也是一些无关紧要的职位。
但老楚国公是跟着太祖打过天下,战功赫赫,军中威望震天,哪怕如今楚国公府退下来,但如今大齐有一半的军官跟楚国公府不是有过命的交情,便是出自楚国公府的门生。这样的情形下,哪怕楚国公府一直低调谨小慎微,他这个太子也一直努力做得平庸,但皇帝依旧对他这个太子和楚国公府不放心。
皇帝怕也是很复杂的心思,他一边觉得自己是皇帝了,不应受任何人的辖制,另一边因不是被当做继承人培养的,又非嫡非长,底气有些不足。心里隐约便觉得,楚国公府当初能辅佐他上位,也可能拉了他下马辅佐别人上位,特别是他这个太子是跟楚国公府有血缘的至亲。
皇帝对他也不是没有父子之情,只是这父子之情浅薄得比不上皇帝对他对楚国公府的防备罢了。
所以这些年抬举了皇后和惠王来跟他打擂台,他和皇后惠王相争,他这个皇帝才能高枕无忧。
从前有他这个太子挡在前头,父皇自然不觉得皇后和惠王有威胁,甚至觉得他们是一把很好用的刀,可以用来辖制他这个太子。
但倘若他这个太子&ldo;失势&rdo;呢,而皇后和惠王却步步紧逼,皇帝还会以为这把刀只会向着别人,而不会对向自己给自己产生威胁吗。
惠王甚至不想他,有太子这个天然的身份在,哪怕平庸,亦会得到让人追随,因为他是正统。但一个皇子,他不能普通,他只能表现得出色,比所有的皇子都出色,才会让一些势力觉得他奇货可居而追随。所以这也是为什么这些年,惠王和皇后汲汲营取名声的原因。
不过他们既然如此好名声,他倒是不介意再推一把。当惠王的名声比他这个皇帝还要贤德的时候,当朝中的声音一致废掉他这个太子拥立惠王为太子的时候,不知道他那位父皇还坐不坐得住。
而他这个太子,也无妨暂退一步,示弱一会。
孝昌公主从前为了弟弟,学着通晓政事,后来嫁了穆英,穆英对她情深,许多政事上的事情并不避讳着她,有时候甚至会和她讨论朝堂上的事,所以对于朝堂上的那一套她并不陌生,自然也明白太子话中的意思。
她默了默,开口道:&ldo;这样也好,皇后和老四由父皇来处置,总比你登基后再来对付的好,无论原因是什么,杀害手足总不是什么好名声。&rdo;
对惠王和皇后的厌憎,孝昌公主只比太子更深。当初太子年纪小或许并不记得,但她却是亲眼看着自己的生母朱后拖着病体,疲于应付当年的郭贵妃,如今的郭后的诡计和威胁。
当年楚国公交出兵权从朝中退下,皇帝对郭贵妃和惠王宠爱过甚,甚至超出贵妃品级准许郭贵妃拥有半幅皇后仪仗,而皇帝迟迟不立下太子,多屡屡表达出对惠王的喜爱,甚至说出众多儿子中,惠王是最肖其者。朝中隐隐传出,皇帝意欲越过三皇子这个嫡长,立四皇子为太子。
朱后疲于应付,耗尽心力,最终将儿子推上储君位置,但自己却因殚精竭虑,耗尽心神而亡。朱后会早逝,郭后要负一半的责任,另一半则是她那位高高在上的父皇。
所以因此,孝昌公主对皇帝早已无多少父子感情。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我觉得他喜欢我[星际] 烽火小兵之谍战 冬焰 将军,你妹妹又跑路了(穿书) 被总裁意外标记了 和漂亮道君互演深情 与风行 蔷薇逆行 弄潮儿 穿成假怀孕的心机白月光(穿书) 欧先生那个偏执狂 约定不喝孟婆汤 明日相逢 行路人 十三星座 安平重生记 逸风天下 晚清十大佬的生存智慧 咸鱼影后,武功爆红 有一类战犯叫“参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