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一等的是中型地面式或上台式长方形居室。如1973年二里头遗址第三工作区发现的f1夯土房基,土台高08、南北长约85、东西宽约4米,面积34平方米。f2为一座地面式长方形一面坡顶双连室,东室已毁,大小不详,西室东西长97、甫北宽41米,面积3977平方米4。
1980‐1981年同区又发现一座土台式东西走向三隔室排屋,通长28米多,进深53米,南北两面均有宽约09米的檐下廊。三室内部贯通,东室最大,面积约65平方米,三面山墙有门通室外;中室次之,约39平方米;西室稍小,约36平方米,西山墙亦有一门通室外1。这类居室住的当是以家族组织为单位的普遍平民,多连室或多隔室的出现,似乎又表明在家族组织之下存在着若干个一夫一妻制家庭小单元。
最高一等的是大型宫室建筑,分布在二里头都邑遗址的中部,共发现30余块大小不同的夯土建筑基址,形制分方形和长方形两种,大的长度竟约360余米,小的长、宽约20至50米不等。如其中三期一、二号两座基址,是面积相当大的主体宫室,周围有辅助建筑,整体布局虽略显松散,仍不失为有机组合的宏大宫室建筑群体,占地面积足有8万平方米2。一号宫室基址是一座大型夯土台基,整体略呈方形,仅东北部凹进一块,东西长约108、南北宽约100米,面积约1万平方米3。方向8°,与当地的太阳纬度一致。由正殿、中庭、门道、塾、廊庑组成一个完整宫室单位。正殿座北朝南,与南部大门和东、西两塾遥相对应,中部是一块约5000平方米的庭院,四周环以封闭式的廊庑建筑。正殿建在一座东西36、南北25、高3米的长方高台上,面阔八间,进深三间,双数开间形式,可能已采用大叉手(人字木)支承檩、椽的建筑法,屋顶似属四坡重檐式4。(见后图32)在一号宫室东北约150米处是二号宫室基址,平面呈长方形,东西约58米,南北约728米,面积约4000多平方米。形制略同于一号宫室,方向北偏东6°,南北线方向亦与当地太阳纬度相符。这是一组由陵墓、墓前大殿、中庭、门塾、东北西三面廊序、南面复廊组成的封闭式官室单位。大墓被盗,从残留痕迹看,墓中所殉一狗似放在一个红漆木匣中的,可见墓主生前地位极高。墓前大殿面阔三间,内部有门走通三室,建在一东西长约32米、南北宽约12米、高出当时庭院地面约02米的长方形夯土台上1。(图4)
这类布局严谨、主次分明、工程浩大而规模壮观的宫室建筑群体,无疑是为最上层贵族统治集团日常生活和施政所在,唯建筑体的性质内涵当有区分。
概言之,一号宫室,类于文献说的&ldo;夏后氏世室。&rdo;以空间实体论,可称大室;以南面而尊论,可称明堂。据戴震《明堂考》云:&ldo;王者而后有明堂,其制盖起于古远,夏曰世室。&rdo;《礼记&iddot;月令》云:&ldo;天子居明堂。&rdo;《明堂位》云:&ldo;朝诸侯于明堂。&rdo;蔡邕《明堂月令章句》以为,&ldo;明堂者,天子大庙,所以祭祀、飨功、养老、教学、选士,皆在其中。&rdo;阮元《揅经室集》有《明堂说》,认为:&ldo;有古之明堂,……古者政教朴略,宫室未兴,一切典礼,皆行於天子之居。&rdo;一号宫室座北朝南,以太阳定向,南面为尊,正殿前的大庭,面积达5000平方米左右,可聚集万人以上,适合颁政布令。正殿面开八间,进深三间,宜于王者居住、治事、宴飨或举行祀典。南大门之东、西两塾,可供武装卫士守卫之用,起有门卫房作用。这里应是最高统治者生活的禁内和行政的中心。
位于其东北方的二号宫室,正殴后居中的陵墓是这组建筑群的聚焦所在,与正殿、中庭、门塾自北而南呈中轴线摆开,具有后世陵寝制的雏型。墓前的正殿三室并联,类于《尔雅&iddot;释宫》所云:&ldo;室有东西厢曰庙。&rdo;《周礼&iddot;夏官&iddot;隶仆》郑玄注说:&ldo;诗云:&lso;寝庙绎绎&rso;,相连貌也。&rdo;蔡邕《独断》云:&ldo;庙以藏主,列昭穆;寝有衣冠、几杖、象生之具。总谓之宫。&rdo;二号宫室正殿之中室,似为庙,可能用于供奉墓主及先王神主,举行祭祖之所;东西两室似为寝,大概是放置祖先衣冠、生活用具和供物之所。这样的一庙二寝制,与后世所谓&ldo;前曰庙,后曰寝&rdo;的建制,是有渊源关系的。《诗&iddot;大雅&iddot;崧高》云:&ldo;有俶其城,寝庙既成,&rdo;毛传:&ldo;作城郭及寝庙,定其人神所居。&rdo;看来,夏代都邑的规度,有宫室,又有寝庙,也早已注重&ldo;定其人神所居&rdo;的。
三商代&ldo;邑&rdo;区划形态
邑是居民聚居点,大致由原始氏族社会聚落发展而来,文献中或称之为&ldo;邑聚&rdo;1。《吕氏春秋&iddot;恃君》云:&ldo;群之可聚也,相与之利也,利之出于君也,君道立也。&rdo;从形式上看,人类社会生活基本表现为集群聚居,但所谓&ldo;立君利群&rdo;的政治内容,却恐怕是邑与原始聚落的重要区别之一。《尚书》原有汤时咎单作《明居》,已佚。《礼记&iddot;王制》云:&ldo;凡居民,量地以制邑,度地以居民,地邑民居,必参相得也。&rdo;《尉缭子&iddot;兵谈》云:&ldo;量土地肥硗而立邑。&rdo;可见邑非自然形成,一般经过有计划的人为规度。《周礼&iddot;地官》里宰&ldo;掌比其邑之众寡,与其六畜兵器,治其政令&rdo;,表明邑是阶级社会产生和国家出现以后的产物。通常说法,古代邑作为一种社会组织,用以计量或标示一定的人与地相结合的社会结构,是一种社会实体,是政治经济和社会的一种单元,可能由一定共同体有计划的按一定需要所构成,有其一定的框架和权利与义务2。这大体是不错的。现在就商代邑的性质类别及其居住生活区的区划形态作一分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小太阳[女A男O] 青发鬼 鲁文基科幻系列 黑化男主为我洗心革面 重生之驯养的野兽 民国寡妇养娃日常 真珠塔 极宠,田园小妇 养反派后我回来了[反穿书] 她是暗夜里的月光 摄政王的小美人[重生] 纸玫瑰/菩提花开 雾中血路 有风吹 以身偿命 青梅皇后有点酸 离婚后我一夜爆红[穿书] 全球天灾:我银行卡里还有一百亿 东来 盛世婚宠:暖妻涩涩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