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薇中文网

小薇中文网>醉眼看金庸 > 第5章(第1页)

第5章(第1页)

不久后,家乡传来他父亲的死讯,对金庸又是一个沉重而悲痛的打击,直到大半年后他心境才渐渐平复。1952年,或许是想要换一个环境,金庸转到了刚创办不久的《新晚报》编副刊。

《新晚报》隶属《大公报》,但是性质有所不同。在这个叫作《下午茶座》的副刊上,金庸为了提高报纸的受欢迎度,开始撰写一些娱乐性较强的影评专栏。金庸对于影艺本是门外汉,但是由于工作上的需要,用心阅读了大量电影与艺术的理论书,终于在相当短的时期内成为这方面的&ldo;半专家&rdo;。虽然当时他没有实践的经验,但理论方面的知识和对重要戏剧、电影的了解与认识,甚至已经超过了普通的电影和戏剧工作者。

这段经历给金庸一个很大的收获,便是他学会了&ldo;即学即用&rdo;,并以此为他主要的工作方法。他说:&ldo;不熟悉我的人以为我学问渊博、知识面极广。其实我的方法是,若有需要,立即去学,把&lso;不懂&rso;变作&lso;稍懂&rso;,使得自己从&lso;外行&rso;转为&lso;半内行&rso;。&rdo;

这段期间内,金庸不但经常以&ldo;姚馥兰&rdo;和&ldo;林欢&rdo;的笔名发表影评,并且也自己创作了一些电影剧本,如《绝代佳人》、《兰花花》等。《绝代佳人》由长城电影公司拍成电影,1957年还获得了中国文化部颁发的19491955年的优秀影片荣誉奖。

不但电影,这段生涯中金庸对各种艺术形式都产生了浓厚兴趣,甚至学过芭蕾舞,并写了不少这方面的文章。当时罗孚是《新晚报》的负责人,后来在他回忆中还有一个相当有趣的小插曲:&ldo;他(金庸)一段时间去学过芭蕾,在一次报馆的演出中,他还穿上工人服,独跳芭蕾舞,尽管在艺术上那是不合格的,却是使人能够留下印象的。&rdo;

《新晚报》轻松愉快的风格,使金庸身心都得到了相当的舒展。在这里,他遇到了两个重要朋友:一个是《新晚报》总编辑罗孚,另一个,便是与他志趣相投,才华并称,日后也成&ldo;一代大侠&rdo;的梁羽生。梁羽生本名陈文统,广西蒙山人,小金庸一岁。他毕业于岭南大学经济系,当时也是《新晚报》副刊编辑。他与金庸都爱好下棋,闲来无事常摆局对弈,并同在《新晚报》上撰写棋话,皆十分精彩。

对弈之外,两人更有一个共同爱好,便是武侠小说。书生论武,分外兴致勃勃,如《蜀山剑侠传》、《十二金钱镖》等旧武侠作品,两人一旦谈起,都是兴致勃勃,口若悬河。此时,金庸或许还不知道,他生命中一项重要事业便要由此起步;而一代新派武侠出世,也已经呼之欲出了。

此刻金梁二人谈侠论剑,虽然兴致高昂,二人又都有文字创作的经历,却尚无操笔亲自上阵之心:新派武侠小说的&ldo;药方&rdo;已齐,但&ldo;药引&rdo;未备。到1953年,终于&ldo;引子&rdo;到来,当年香港两位拳师的一场比武,成了新派武侠出世的导火线。

这两位拳师,一个是太极派的吴公仪,另一个是白鹤派陈克夫。武无第二,两位拳师既要分出高下,便选了摆擂比武方式。然而因为当时香港禁止打擂比武这类事,而澳门不禁,擂台便设在了澳门新花园。

名拳师比武的消息传出,立刻引起了好热闹喜猎奇的香港人的注意,报纸传媒更是以此为新闻热点大肆宣扬。《新晚报》自然不甘落后,立刻为此出了一个&ldo;号外&rdo;,结果是&ldo;瞬间卖空&rdo;。尽管比武当场,并无报界事先渲染的紧张刺激,数分钟便分出胜负,但市民对于比武打擂,争斗胜负的爱好,却引发了《新晚报》主编罗孚的灵机一动‐‐在报纸上开始武侠小说连载。

深知平素手下这群干将对于武侠的爱好,罗孚决定就地取材,令他们变&ldo;说&rdo;为&ldo;写&rdo;,必受读者欢迎。于是他先去找文史造诣颇深的梁羽生,梁羽生一口应从。比武第二日,《新晚报》便刊出即将连载武侠小说的预告,读者自然大感兴趣:而梁羽生果然也不负厚望,仅仅酝酿一日,《龙虎斗京华》便开始见报并一路连载下去。

日后看来,这部小说身上,仍然不脱许多旧武侠的套子,&ldo;其所用楔子、回目、笔法无一不&lso;旧&rso;,甚至部分故事情节、人物亦明显套自白羽《十二金钱镖》&rdo;(叶洪生语),但是,对于当时读者来说,却令他们大大地感到耳目一新。小说中曲折的情节,生动的打斗,激烈而又悲伤的感情,引起了他们强烈的兴趣,报纸销量大幅上翻。《龙虎斗京华》这一炮打响,顿时在香港报界掀起武侠热潮,梁羽生声名日隆,各大报纷纷前来约稿,分身乏术,于是,罗孚又&ldo;挖&rdo;出了金庸,邀他为《新晚报》新写武侠小说连载。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金庸看到梁羽生一举成名,自然也不甘落后。但他之前从未写过武侠,一时不免棘手,苦思之下,决定从自己最熟悉的家乡着手,选择小时候印象最深刻的故事‐‐乾隆身世之谜。

海宁陈氏,也是当地望族,清朝雍乾时期,尤得荣宠。于是,海宁流传有这样的传说,道是乾隆皇帝本是海宁陈阁老之子,出生之时,被雍正的皇后用自己的女儿换进宫去,于是便成了清朝的&ldo;汉人皇帝&rdo;。这样的民间野史,自然完全靠不住,但是这其中的满汉血统的矛盾,权位与人伦的挣扎,却是金庸深感兴趣的话题。

在故事中引入历史上的真实人物,给历史上的真实人物披上传奇的外衣,虚实转换之间,既令读者心理上感到亲切可信,又令读者随作者想象驰骋翱翔,金庸熟读《三国》,自然知道这种虚实之间的妙趣。

然而作为一部武侠小说,笔下虚构的人物,其发挥余地自然比历史实有其人的角色更大,也更能表达作者的独创性。于是,金庸便虚构了他的第一个主人公‐‐书生侠客陈家洛。

在陈家洛身上,仍与&ldo;历史&rdo;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是江南陈家的儿子,他是乾隆的亲兄弟,他是反清复明组织的首领‐‐这样互相矛盾的&ldo;复杂身份&rdo;带来了他的&ldo;复杂性格&rdo;,陈家洛在金庸小说人物系列中,固然算不得可爱,但是性格的丰富性上,却毫不逊色。

于是,故事围绕着陈家洛领导的反清复明组织&ldo;红花会&rdo;与乾隆皇帝间的矛盾冲突展开,1955年,金庸的第一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诞生了,而&ldo;金庸&rdo;这个笔名,也第一次公之于世。

有梁氏小说在前参照,《书剑恩仇录》已经基本摆脱了旧派武侠的路子,虽然仍然沿用旧体诗词回目,但是遣词造句,已经开始走西方小说和新文学的路子。

而另一点值得注意的是,从第一部小说起,金庸的武侠中&ldo;侠情&rdo;结合的特征非常鲜明,在他的作品中,情爱给人留下的印象极其深刻,而女性人物在金庸武侠中,虽然并不具备很高的地位,却是花费大量笔墨描绘的对象。后来尽管有人批评金庸对于女性的描写过于浅薄片面,但是,不可否认,金庸笔下的女性角色,可称得上各式各样,丰富多彩,各有各自不同的魅力。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初恋来迟  草原种田发家记  桃之夭夭  清冷世子火葬场了  用尽余生来爱你  渣攻每天心慌慌  国画  绚丽锦衣  打捞闪烁时间  总裁的黑白小天使  无处可藏  降温  侯门毒妃  地球今天也要赚钱养月亮  蚌珠儿  穿书后我决定抛夫弃子  用美颜救赎无限游戏C  大漠烽烟  太阳公主(印加帝国三部曲之一  夫君不自闭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