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薇中文网

小薇中文网>历史学的境界 > 第74章(第1页)

第74章(第1页)

当时那个年代只有文科和理科的选择,从毛泽东时代走出来的人都感觉文科的危险,我不是不愿意去学理科,可是我在&ldo;四人帮&rdo;时代只读过两年初中,而且学校天天搞运动,几乎没正经教过学,高考时,我没去考数学,我的数学成绩是零分,但我的文科分数很高。数学是零分怎么去考理科呢?当时中学的数学叫做&ldo;工业基础&rdo;和&ldo;农业基础&rdo;,没有今天这样的数学的概念,而我们进历史系的时候专业也没有像今天分得那样细。我选择历史学是因为我自己对中国近代史更有兴趣,更为具体的细分是在研究生阶段。当时仅仅是出于自己的爱好,没有系统地想过这些。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整个社会可谓是&ldo;冰河解冻&rdo;,社会开始苏醒,也充满了很多希望。虽然有很多限制,主要来讲那还是一个苏醒和开放的年代。对于物质没有太多看重,人们互相传诵的是《人民日报》当天又刊登了什么文章。放在今天可能很难理解。

时代周报:根据我以前读文史哲书籍的经验来看,有一些学者以占有资料为荣。我看《革命年代》时有一种特别的感觉,你在写作中非常热心地向同行推荐新材料,我记得你提到苏联解禁史料、地方档案与台湾资料。

高华:我不太了解你说的情况,所以也不好评论。每个人研究的方法和心态也只有了解以后才能去评价,不过这也不是很特别的例子。过去有你说的这种现象,但更多的史学工作者在接触到了比较有意义的史料,还是愿意与同行进行分享或将新书告诉大众。历史学是非常强调实证的学问,很看重材料,有的朋友可能会在掌握这些资料后,觉得这些材料对于自己是非常有用的,于是就会有你所说的那种现象。

时代周报:你也是以这样一种平和的心态去看待历史?

高华:我们并不能超越当时的历史角度去分析历史。或许当年也有别的选择或是更好的选择,但在两者之间很难把握。我们不可以用今天的观点来要求1949年以前的选择。虽然在1949年可能会有其他的选择,而那些选择为什么最终又没能被选择,你可以去研究。

时代周报:你很留意一些大叙事中不被提到的人物,比如说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女性。而且你所谈到的共产女权主义问题也会涉及很多问题。

高华:我曾经在香港科技大学讲林彪、叶群,之后又用了30分钟聊到了王光美等一系列人。去年7月份在香港召开的一次会议&ldo;新中国的建国60年&rdo;就遇到一位美国华裔女教授,她提交的报告基本上是根据《中国妇女》画报来作的。她指着一张幻灯片上的两位妇女向大家提问:这是谁(指邓颖超和蔡畅)呢?她自答:这是中国的&ldo;国母&rdo;。在发言时,我很客气地告诉她,&ldo;国母&rdo;之说只能代表你的看法,据我所知在国内很少有人这样称呼她们。从研究角度来看,更多称她们为&ldo;女革命家&rdo;、&ldo;妇女活动的组织者&rdo;,这两位是高度政治化,也是非常革命化的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是受人尊敬的&ldo;老大姐&rdo;,但并不是她说的女性主义者。

汉学家爱罗宾汉式的共产主义

时代周报:与你的工作类似,有许多西方汉学家也在研究中国近现代史。比如说麦克法夸尔、史景迁等人,你对这些研究中国当代史的外国学者有什么样的评价?

高华:总的来说,他们以局外者的角度来看中国历史,从他们所处的地方和环境来谈论中国历史,尤其当代史,要方便很多。另外,他们非常容易通过西方的资料、大陆的资料以及台湾方面的资料来研究中国当代史。大陆方面有时候出于国际统战的需要,会给予他们方便去查阅资料。另外西方学者一般都有比较严谨的研究态度,他们成长于美国二战以后从麦卡锡的反共主义时期到肯尼迪的缓和阶段,再到中美关系的解冻,不可否认他们的研究有自己的价值倾向,这很自然。同时,在历史上,还有相当一些美国学者有一种&ldo;左翼迷恋症&rdo;,他们把对苏俄共产主义的向往转而投射到了中国的毛泽东身上,这是一个传统,而中国革命的传统确实又非常让人着迷,无论革命的意志主义、浪漫主义都是如此。

有一次我到太行山,从山上一眼望去,都是那些巨大的沟壑。抗战期间很多北平、天津等地的青年带着理想从这里深入底层,去动员群众,进行某种社会的改良,这是很不简单的。以后的土改是另外一回事,起码抗战中的&ldo;减租减息&rdo;,还是要给予很高的评价的。

这种理想主义,超越了物质主义的思想追求,把国外的一些左派和自由派都&ldo;醉倒&rdo;了,我不能说这仅是一种迷恋,而是一种&ldo;醉&rdo;。他们一边喝着卡布奇诺,一边欣赏东方的农民革命,你无法指责他们,为什么不可以呢?

可以设想一下,譬如我现在一边喝着卡布奇诺,并不妨碍同时在欣赏尼泊尔的无产阶级革命,你不用置身于那个环境中嘛。沙龙里的左派享受着资本主义民主制带来的自由和安全,又革命,又前卫,当然,他们中间最激近的分子也可能不满足于在沙龙高谈阔论,他们会去陕北,去南美玻利维亚格瓦拉的丛林营地。所以冷战时期很多美国学者能够同情、理解毛泽东,而对蒋介石没有兴趣。很多外国人看国民党是怎么看都不顺眼,对不对?蒋介石一点都不吸引人,有毛泽东的巨大个人魅力吗?他们对于蒋介石太熟悉了,同时也厌倦了,相比之下,他们对于中国罗宾汉式的共产主义就非常欢迎,于是情不自禁就&ldo;醉&rdo;了。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名门的秘密恋人:婚姻支付宝  忘记以前说爱你  大小姐的萌物老公  历史的倒影  奶香小狼狗救夫记  侦情档案  玲珑花梦  碰瓷boss后怀了崽  看那一片星辰  农家有一个末世女  不可言说的秘密  高数再爱我一次  本王想静静  我被迫成为了天帝  枣儿沟发家记  当军婚遭遇爱情  穿成狗后我在宇宙直播开飞船  暴君的冲喜小皇后  告白  手作博主爆红恋爱综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