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在心态上。同样是被辅政者专权,同样是孤立无援、仰人鼻息,留给顺治的是巨大的心理阴影,这从他在多尔衮死后,追加罪名、挖坟掘墓、毁尸泄愤可以看出来。董鄂妃死后顺治几欲自杀,这也是心态不好的延续,后来崇佛谈禅,心态比以前好了,却矫枉过正,滑入空虚的旋涡。而康熙则要&ldo;阳光&rdo;得多,鳌拜的专权虽然给他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也令他极为愤怒,然而,康熙能够制怒,而且把愤怒转化成动力,不动声色地与鳌拜周旋。
一次,鳌拜称病不朝,康熙亲自到鳌拜府中探望。他径直来到鳌拜榻前,发现席子底下藏有利刃。对此事他不但不加责怪,反而安抚说:&ldo;满洲勇士,身不离刃,乃是本色。&rdo;
正如张研、牛贯杰所说,决定康熙优良品质和卓越才能的基础,是他在汉文化氛围中,自信为&ldo;天子&rdo;、唯我独尊的心理状态。就这样,良好的心态使得康熙表面上对鳌拜言听计从,实际上却韬光养晦,不露锋芒,暗地里发奋经营自己的势力。
最后在除去摄政者的战略战术上,顺治帝对除去摄政王多尔衮一直没有什么想法,一方面是多尔衮权倾当朝,功高震主,威赫一时,另一方面,也是年幼、怯懦的顺治一直没有主动去思考这个问题,也想不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不是多尔衮在壮年暴卒,顺治的傀儡生涯不知到何时才能结束。康熙则不同,其实他亲政时的年龄与顺治相同,都是十四岁,而且当时鳌拜权势正隆,很难对付。康熙没有被吓倒,他制定了良好的战略战术。战略就是上面提到的韬光养晦,不露锋芒,麻痹鳌拜,以免打草惊蛇。战术上则充分贯彻战略思想,以与同龄贵族子弟嬉戏为幌子,暗中筹划并练习制伏鳌拜的办法。结果,在他的精心筹备下,兵不血刃,一举拿下鳌拜,并迅速处理,短短十天之内&ldo;声色不动而除巨匿&rdo;,权力更迭而不株连,将影响降到最低,波澜不惊地将大权过渡到自己手中。
不可否认,康熙与顺治的不同结局与其所处的环境及外界其他因素关系密切,但最终决定他们成败的是自身因素。
阎崇年先生说,康熙作为清定都北京后的第二位皇帝,在清朝前六代皇帝中承上启下,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当时的大清,朝虽立而国未盛、民未安,守成和创业同等重要。上继父祖鸿业,下开后世太平,实现民众康宁、国家熙盛,是康熙帝面临的时代课题。
事实证明,康熙承担起了这样艰巨的历史使命。从其成功夺回大权这件事上,就已经表现出了卓越不凡的才智和决断力。而此后康熙的所作所为,更是他成功担当历史使命的佐证。
初生牛犊不怕虎我要撤藩
除掉鳌拜,少年天子康熙开始了他对国家治理的思考。这一日,康熙在乾清宫内批阅奏章,几封奏章下来,眉头紧锁,他站起身来,在殿内踱来踱去。良久,他拿起笔,在殿内的柱子上写下三件必须解决的事情,第一件,就是‐‐三藩。
三藩是指三个在清初立下战功的汉王:平西王吴三桂,驻昆明,辖云南、贵州两省,镇守西南边陲;平南王尚可喜,驻广州,辖广东,镇守南国大门;靖南王耿精忠,驻福州,辖福建,防备在台湾的郑成功反清势力。三藩拥兵自重、割据一方,形成了尾大不掉的独立王国。他们在经济上铸钱煮盐,贩洋开矿,横政暴敛;政治上挟制地方都抚,结党营私。朝廷也授予他们很大的权力,如三藩王&ldo;用人,吏、兵二部不得掣肘;用财,户部不得稽迟&rdo;。例如势力最大的吴三桂,他任命,甚至向全国选派的文官武将,吏、兵二部&ldo;不得掣肘&rdo;,称为&ldo;西选&rdo;,以至于&ldo;西选之官几遍天下&rdo;。他们并借口&ldo;边疆未靖&rdo;,要挟军需,致使&ldo;天下财赋半耗于三藩&rdo;。
藩镇割据的危害,汉、唐两代最有发言权,实力雄厚的藩王或称雄一方的将领颇让帝王们费了一番脑筋和手脚来治理。看到这种情况,宋代从太祖开始就实行中央集权,通过强干弱枝的一系列措施,极大削弱了地方政府的兵力与实力。此后自作聪明的朱元璋却故伎重演,又将分封藩王从祖宗口袋里倒腾出来使用,结果却要了明惠帝朱允炆的小命。
有了这些前车之鉴,清政府当然不会重蹈覆辙。柏杨先生说,清政府有一项最进步的措施,皇帝的儿子不一定加封亲王,加封亲王后也不能取得采邑土地,也没有政治性的王府组织。而这三个非皇族的汉奸藩王,却各据一方,成为半独立的局面,显然不是正常状态。连三大汉奸都感觉到,削藩不可避免。
事实确是如此,随着康熙的执政,藩镇割据与中央集权的矛盾不断激化,他将三藩作为亟待解决的三大心病之一,书于柱上,&ldo;夙夜廑念&rdo;。
阎崇年先生将康熙处理朝政的态度总结为&ldo;勤&rdo;和&ldo;慎&rdo;。康熙&ldo;夙夜廑念&rdo;正是&ldo;勤&rdo;政、&ldo;慎&rdo;政的体现。熟读汉族经史的康熙清楚藩镇割据危害严重,必须除去,必须实行中央集权。不过,他也知道削藩之事不可轻举妄动,必须谨慎处理。因为&ldo;中国历史显示的现象是,每一次削藩,都要引起一次激烈的反抗&rdo;。(柏杨语)
清朝之前,历史上比较典型的&ldo;著名&rdo;‐‐因失败而名载史册‐‐的削藩行动有两起:汉景帝时晁错提出的削藩,结果引发七王之乱,晁错被腰斩也没能平息战端,最终还是靠武力艰难取胜,勉强挽回些帝王的面子;还有就是前面提到的明惠帝朱允炆的削藩行动,结果藩没削成,反将自己的帝位削没了,是一次彻头彻脑的失败。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温柔的败类 捡的师弟是反派怎么破 女配翻身攻略病娇反派指南 采薇·采薇 为师总想清理门户[重生] [咒术回战]完美演员 18线与顶流互换人生后 黑皮自白:一个军统上校的笔记 [全息]只是佛系玩家 七尾猫和她的养猫人 里程 与忠犬师父的日常 亲亲我的小哑巴 就喜欢冷漠的他[重生] 龙羽战记 锦绣春闺 反派影帝的猫居然是O 救了死对头之后 在下只是个佛系玩家 绿茶女配靠美貌赢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