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小薇中文网

第8章

1清:《榆林府志》。

2民国:《宜川县志》。

明代后,对陕北耕地进行了登记,按亩纳粮。

后因人口大量减少,耕地大片荒芜,统治阶级仍按原登记耕地纳食。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只种一亩地,却要纳九亩地的粮。

陕北人民凄苦于此,但“虽穷于昔日,赋未变于昔日”

,竟然达到“一亩之地,九赋其粮”

2的程度。

可见统治阶级对人民压榨之残酷了。

时至民国初年,战争连绵不绝,统治阶级无暇顾及陕北,而陕北地方势力抬头,成了大大小小的土皇帝。

这些土皇帝“老子天下第一”

,对人民恣意蹂躏,使得农民衣食不保,卖儿卖女卖老婆,许多人流离失所,当了揽工汉,有的当了二流子、摸偷鬼、赌棍。

这就是封建社会、半封建社会的陕北。

在精神领域,陕北人民本是具有多方美德的,当时也被誉为“四美”

据《延郡志》载,这“四美”

是:“一、结婚不论财;二、交友多重义;三、思先时尽哀(每遇佳节,门前焚飘楮,继之以哭);四、好善勤施舍。”

这“四美”

虽不能全面概括陕北人民的美德,但仍可见其一斑。

只是后来因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原因,陕北人民的这些美德被大大地摧残了,“结婚不论财”

,变成了“必论财”

、“论大财”

;“好善勤施舍”

,也因劳动人民普遍贫穷,“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而变成了一句难以实施的空话。

另一方面,因陕北人口稀疏,交通不便,居住又十分分散,所以行政管理难以强化,较之平原地区,姓族的势力也显得十分微弱。

这样,这里又恰巧成了一个封建传统观念比较虚弱的、“自由化”

的地区。

这也是陕北民主思想萌发较快的原因之一。

相邻小说
<樱花树下>  第十二秒  穿成卷王反派的亲女儿  他在云之南  他的手很撩人  长陵  风暴眼  勉强幸福  (独孤天下同人)宇文护  《胎》  我家二爷  没有你,怎么办?  或许你不懂得爱  恋雨  舍弟诸葛亮  同桌是?  守桥人  神之回生  六日危城  <樱花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