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薇中文网

小薇中文网>天朝向左,世界向右:近代中西交锋的十字路口 > 第35章(第1页)

第35章(第1页)

更奇特的是,林则徐认为洋人嗜吃牛羊肉,若无从我国进口的大黄、茶叶以辅食,将会消化不良而死。在给道光的一份奏稿中他写道:&ldo;况茶叶大黄,外夷若不得此,即无以为命。&rdo;而在一份拟交英女王的文书中,他又再次强调:&ldo;大黄、茶叶、湖丝等类,皆中国宝贵之产。外国若不得此,即无以为命。&rdo;意思是你们英国人如果不乖乖听话,遵纪守法,我们断了你的茶叶供应,让你小命也活不成!

凡此种种荒谬模棱的见解,如果放在其他蒙昧的大清官员身上尚可理解,可林则徐毕竟是中国近代史上公认的&ldo;睁眼看世界第一人&rdo;啊--他在当时的政界声望甚高,士大夫阶层尤其对他寄予重望。他自信心也十足,先前虽然没有办过夷务,但由于从小在福州生长,又在厦门做过事,所以他对外国人说:&ldo;本大臣家居闽海,于外夷一切伎俩,早皆深悉其详。&rdo;而赴任广州后,面对内忧外患的压力,他更是夜以继日地研究探求西方世界,&ldo;日日使人刺探西事,翻译西书,又购其新闻纸&rdo;,&ldo;凡以海洋事进者,无不纳之;所得夷书,就地翻译&rdo;;甚至已经位居钦差大臣、已经五十五岁的林则徐在极其紧张的禁烟斗争中,还亲自学习英语。当时不可能用音标的方式牢记单词的发音,林则徐就用汉字在英文单词旁写上近似的发音,如把cha记为&ldo;柴诺&rdo;……可难道一代孜孜不倦、独具慧眼的时代先行者,竟然只是上述这般见识水准?蒋廷黻早年断言:&ldo;林则徐被罢黜,是林的终身大幸事而中国国运的大不幸,林不去,则必战,战则必败,败则他的声名或与叶名琛相等。但林败中国会速和,速和则损失可减少,是中国的维新或可提早二十年。&rdo;此论如巨石击水,掀起涟漪千圈。是非褒贬,一时众说纷纭。

入井观天,不过圆盖;登峰眺目,极于烟际。如果我们对比同一时代东邻日本渡边华山的西洋研究之路,自然就可能探寻到林则徐成败得失的源头。

正文章序

2010-3-199:46:35本章字数:628

&ldo;鬼使&rdo;与&ldo;神差&rdo;的命运博弈

--从郭嵩焘和陆奥宗光看弱国与强国的外交

郭嵩焘与陆奥宗光出生年代相近,都是开创中日近代外交的鼻祖级人物。郭嵩焘是中国第一位驻外公使,近代中国&ldo;走向世界&rdo;的代表性人物之一。而陆奥宗光被称为&ldo;日本外交之父&rdo;,是近代中日关系史上关键性的人物之一。然而,郭嵩焘虽然洞察世界大势,苦心力挽狂澜,但他一生举步维艰,坎坷不断,不但未能实现建功立业的愿望,反而屡遭诟骂,被指斥为&ldo;汉奸&rdo;和异端,屡经挫折后万念俱灰,投置闲散,含恨死于家乡长沙。相反,被盛赞为日本&ldo;辣腕外相&rdo;的陆奥宗光,其仕途一帆风顺,顺利实现当年&ldo;一举排云翔九天&rdo;的宏愿。

十九世纪是人类历史风起云涌、外交争斗错综复杂的世纪。中国和日本同时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中日国运的沉浮,其实也是外交角力。同样面对船坚炮利的西方列强,面对内外交困的生死关头,如何利用外交斡旋趋吉避凶?在新旧嬗变的十字路口,&ldo;天朝上国&rdo;盲目拒变、进退失据;&ldo;扶桑岛夷&rdo;纵横捭阖、如鱼得水。包括甲午战争在内的一系列重大事件中,中国不仅输在军事上,更输在外交上。中日外交之战,实际上是被士大夫鄙视为汉奸&ldo;鬼使&rdo;的中国外交官,与被誉为&ldo;神差&rdo;英雄的日本外交官之间的一场不对等决斗。

&ldo;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rdo;。在风云变幻的历史关头,郭嵩焘和陆奥宗光的命运轨迹,即是这一时期中日外交界的缩影,也是两国国运的对决。

正文&ldo;汉奸&rdo;先知郭嵩焘(1)

2010-3-199:46:36本章字数:971

一&ldo;汉奸&rdo;先知郭嵩焘

§大清官场上的&ldo;多余人&rdo;

光绪十七年(1891),清政府向西方国家派出的第一位公使郭嵩焘,以凄凉辛酸的心境告别了这个世界。临死之前,郭嵩焘咳嗽剧增,心静如水,已复无求生之望,他强撑病体,留下最后一首诗《枕上作》:&ldo;命在须臾病已深,医家首难祸侵寻。强持残骨侵晨起,要只坚强笃老心。&rdo;他对家人的临终嘱托是,我死之后,只通知本家及一二至亲前来吊唁,其他亲友概不通报。在生命烛火行将熄灭的最后时刻,郭嵩焘内心充满对这个黑暗世道的孤愤与悲凉之情,他只想早早地上路,含笑西去,不再与这满世界愚顽聒噪的庸人们周旋费舌。

也许他期待,在另一个世界才能寻找到真正的知音。

郭嵩焘去世后,与他相知甚笃的李鸿章上奏朝廷,力陈其学行政绩,援例请史馆为其立传,礼部为其赐谥。李鸿章特别提到他为平定太平天国立下的汗马功劳,指出就功绩而言,世人皆知盛赞曾国藩、左宗棠,但如果不是郭嵩焘想方设法筹措军费、不辞劳苦打造战船,哪能成就如此盖世之功?仅此一点,就应该为其立传赐谥。可李鸿章一片热情,最后得到的却是朝廷冷冰冰的答复:&ldo;郭嵩焘出使西洋,所着书颇滋物议。所请着不准行。&rdo;

立传赐谥,在古代是朝廷对重臣大员最庄重严肃的盖棺定论,是为后世提供事功言行的楷模典范。郭氏不合时宜的言论,遭到广泛而恶毒的攻击,他不但在庙堂之上无容身之所,处江湖之远也四面环敌。他是以一人之身而敌全国群情汹汹的非议之声。对这样的人,朝廷怎么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树他为楷模呢?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未曾相逢先一笑  室友总想让我  悍妻在怀  (穿书)女配自我修养守则  总是失恋的帅气弟弟  农门喜事:寡妇再嫁  长睡不醒  大晋如此多娇/换女成凤  战神家的那位不一般  原来慈禧  陆少的纨绔军妻  穿越之悍蟒  他们总以为我弱不禁风[穿书]  六十年代好日子  清穿之后宫路  独木不成林  尘世浮生  再生之杨林  别对我下蛊  我用一生奔向你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