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一众大臣们纷纷点头,又学了一个新名词。
“所以对于少数民族,我们要先给予一定的好处,表示我们的善良意,然后对于服从我们统治的要继续拉拢,而对于抗拒的,要坚决镇压。总之,以给好处拉拢为主要手段,以强硬的武力为辅助手段,人都是趋利而行,只要有只够的好处诱惑,又有强大的武力恐吓,这些少数民族不可能不投降,最终将他们完全融入帝国,成为帝国的一份子。这种方法也就是所谓的胡萝卜加大棒政策。”
下面又是一阵嗡嗡声,大臣们忍不住道:“陛下,什么是胡萝卜?”
李志远昏倒,又多说了一个新东西,好在这玩意儿已经从美洲引进了,只是数量太少,还仅限在皇家生产局(原大内生产局,后来发现太监们工作积极性不高,没有金钱作动力,所以李志远特许部份产品对外销售,正是为了对外销售产品,所以取了个新名字。)和农业部才有,于是李志远便解释了一番。
一下子听了这么多新知识,大臣们都非常兴奋,讨论得热火朝天,可惜,前线的战报打断了大家的瑕想。
刚上网,看到沉默的小明兄的留言,太感谢了。老兄太抬举俺了,文章写得确实不好,不够吸引人,只是简单的叙事而已,唯一的优点就是俺加入了一些俺自己的思想。至于老兄的问题,俺有点不好意思回答,目前每周更新一次,偶尔会两次。
第十五章 初战
公元1114年,永乐四年八月,辽帝耶律延禧终于亲率大军南下,连续攻占了胡谷寨,大石寨等据点。李新指挥的中华帝国军则采取有效杀伤敌军后,主动后撤的方法,打算诱敌深入,任由辽军进抵代州。
天气方面,相当糟糕,今年整个华北,气候极其闷热,一般人都吃不消,路上的行人们如非紧急一般都纷纷改为昼伏夜出,以避开正午的酷暑。
而无论是辽军还是中华帝国军队,士兵们都是全副武装,光行走就是一身的汗,一天下来,衣服都湿透了,作起事来都有气无力的,更不要说作战了。
双方的士兵体力消耗过于巨大,也许正是这个原因,双方都没有急着大打出手,一直到逼近代州,战事才逐渐激烈起来。
代州古称雁门,地势险峻,城池经过前宋的建设,绝对称得了是亚洲,对了,那时的欧洲还是穷且落后的不毛之地,完全可以说是世界有数的坚城。
辽军以前也曾多次在代州吃过苦头,(传说中的杨家将还是略有些史实的)。因此还是比较谨慎的,在试探性的进攻后,辽帝在发现当面的中华帝国军队数量较多,实力雄厚,每次都是轻易便击退了正面的辽军。
经过数次试探及军方讨论,辽军认识到代州是块极难啃的硬骨头,正在犹豫之时,参军萧勇便提议分兵,绕过代州,进逼代州后方,迫使代州敌军在军或分兵援助,或撤军后退。
辽帝大喜,便命令左军分出五万人,由萧勇率领,向繁畸(今山西繁崎)进攻,打算迂回于代州之后。
辽军的算盘打得不可谓不好,但是他没想到,李新在繁畸一带仍然布下重兵,驻守繁畸的是第十三师,虽然是初次上战场,但军官士兵都训练有素,又是发挥火器的长处据险而守,因此相当轻松。辽军多次拼死攻城,但毫无建树,伤亡惨重,最终不得不放弃,向后方求援。
看到面前的敌人如此坚强,辽国天祚帝耶律延禧心里颇为后悔,早知代州如此难打,不如顺当年萧太后南下故道,从析律府南下好了,当年辽圣宗与萧太后一路势如破竹,一直打到黄河边上的澶州(即今河南濮阳,唐称澶州,宋改称开德府),吓得宋真宗之流差点迁都到南方,要不是寇淮一力主张反击,现在辽国早已将边境推至黄河边了。
在另一面,李新看到参谋送上的作战消息,虽然表现得很平静,没有任何一点打算反击的意思,但在心里他也同样很郁闷,辽帝虽然无能,但是居然没有恼羞成怒,大举进攻,让李新的御敌于坚城之下的设想落了空。
想了想,便召开前敌军事会议,商讨对策。
在会上,参谋陈乐提出继续等待,我军固守坚城,粮秣堆集如山,以逸待劳,乃是上策,同时可令特种作战旅以小股的形式,破坏敌人粮道,扰袭敌军,使之不得安宁,等待敌军锐气已失,军心不稳之时,再大举进攻。
第十三师师长袁锋则持反对意见,他是曲型的军校生,一向都坚信进攻是最好的防守,坚持认为应该主动进攻,辽军虽多,但都是冷兵器,而我军火器锐利无比,所向披麾,敌军虽多,但不可能抵挡得住,完全没有必要过多等待,万一辽军后撤,或修筑工事长期坚守,使我军与敌军决战并歼灭其主力的目的就无法达成。
双方都各有道理,前者稳妥,后者略为激进,但能可靠完成歼敌任务。
李新听着大家争执,心里琢磨,目前由于辽军主力并未受到重大损失,而附近山势险峻,大部队难以展开,很难对辽军进行围歼。因此袁锋的意见虽然看上去不错,但恐怕难以做到最佳的战果,唯一的担心就是辽帝是否会后撤,从而丧失这一聚歼敌军于坚城之下的机会。但想来作为一国皇帝,御驾亲征不太可能无声无息地撤退,只要适当示之以弱,应该不会虎头蛇尾撤走。
最后李新决定:继续等待,等辽军忍不住冲上来,用血肉之躯尝尝子弹的厉害,或者等辽军师老兵疲,粮草难继之时再行反攻。为了不过份刺激辽军,因此特种作战旅以侦察为主,尽量不要做太大的军事行动,如截断粮道等。
作者注:公元1004年,辽国大举入侵,宋廷上下畏敌如虎,纷纷要求迁都,差一点就提前出现了南宋这种偏安的小朝廷。要寇淮等人坚持下,宋真宗总算亲临前线,抵抗了一把,辽国见没有大胜的可能,便要求割地赔款。也是寇淮等人坚持,最终达成只赔款不割地的条件,即史称的澶渊之盟,宋廷从此每年向辽国进贡,换取辽国不南侵。前些天看文章,某人坚称,这不是进贡,这是胜利者给的赏赐。真是不知如何说是好,这老兄知道这是耻辱,这是好事,但老兄不是去发奋图强,而是要玩文字游戏,换个名字似乎咱们就能得到心理满足了,真无聊。建议这位仁兄没事看看清史,里面的先贤是他的榜样,清朝所有的割地赔款的丢人无不写着赏赐这样的字样,好象这就能让咱们扬眉吐气了,从此不怕洋人了!
第十六章 胜利来得如此容易
在李新给皇帝陛下的奏章中,他说明了他的想法,并认为,有必要维持现状到十月份,那时,经过近两个月的战斗,辽军一无所获,而且死伤累累,虽然数量并不至于失去战斗力,但军队上下士气肯定沮丧无比。
然后,再由陆富贵和尹东在两侧先发起进攻,获得几次胜利,使辽军上层的最后一点获胜的希望破灭,哪怕最顽固的份子也失去信心,在辽军准备要撤军时。然后李新便大举进攻,只要连胜几场,那辽军的最后一点勇气信心就会完全失去,辽军就会由败退便成全面溃退,我军就可以趁胜追击,全歼敌军。
对这一计划,总参谋部分析过之后,认为成功机会非常大。把相关情况通报皇帝陛下和另外两位指挥官。
李志远一向很少干涉前线的指挥,自己坐镇千里之外,对前线了解极少,瞎指挥只会误事。李志远看完意见,又开始琢磨,这无线电是不敢指望了,但是电话这东东,研究院怎么还没有搞出来啊,要是现在有了的话,那就可以立即了解前线情况,安排计划,就不用这么麻烦了。这东东作用太大了,无论对于军事、政治、经济都有巨大的用处,看来还得想办法,或者多成立几个研究所,来个竞争机制?增加悬赏,加强激励机制?想来想去,没个好方法,真是太费心思了!
炎热的夏天很快过去了,在凉爽的天气里,辽军继续发动着进攻,可是除了在城墙下丢下更多的尸体以外,没有多少成果,而且这还是中华军没有动用大炮的结果。为了避免把辽军吓跑,李新早在一开始就严令禁止使用大炮,因此辽军一直不知道还有这么强大的武器存在,虽然辽军中也有些人听闻过中华军有种武器叫大炮,威力巨大,可以崩山裂石,所击之处,有如雷霆一般,一声轰响,上百人粉身碎骨。但人们都是相信习惯的,对于没见过的东西大多抱以怀疑的态度,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综漫] 路过全世界后到处都有我的传说 迦勒底也要闹革命 和麓 盛景 大漠谣II 心灵鸡汤珍藏本 [海贼王同人] 与皇副超赞恋爱体验中 全民修武 鹰狼传 思无期之前世恩怨 代号刀锋 反派炮灰靠恋爱综艺洗白 颜氏家训-人情世故大全 暧昧生活 师弟也重生了[穿书] 侯门娇宠:重生农家小辣妃 内心强大的秘密 不是故事的故事 误惹两个校草哥哥 [HP] 伏地魔闺女的碰瓷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