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得听到孟子的解释以后,梁惠王大喜,连忙把仁义奉为圭臬,觉得这玩意真好啊,可以让自己和子孙永远成为人上人!永远可以统治别人,永远不用担心反抗!就是这样的奴性思想毁灭了中国人抗争的精神,阉割了中国人的血性,使得中国人成为天下最温驯的顺民,从来不知反抗为何物!
虽然如此,李志远仍没打算跟儒学直接翻脸,一来儒学的势力非常大,读书人都以儒自居,如果禁儒,他们就会觉得朝庭要针对他们,由于读书人影响都比较大,那就会动摇国本。虽然在宋代,儒学并没有明清那样至高无上的地位,但不管怎么讲,支持的人还是比较多的。只要有变通的办法,就尽可能去尝试,在李志远心中内耗是要尽量避免的了。二来儒学是可以用来教化敌人的嘛,让那些异族接受教化还是很有必要的。儒学中有很多善良仁慈的宗教思想还是可以用来安抚老百姓的。
而且儒家的很多早期的思想还是比较朴素有一定价值的,比如孝敬父母,“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些思想还是可以宣扬的。
琢磨了很长时间以后,终于找到了一个变通办法,那就是降低儒生门槛,当所有人都是儒生以后,那些大儒还凭什么看不起商人、工匠呢,那些商人工匠一样也有儒生的文凭,大家都是平等的。这样一来,就不用费心去提高工商业者的地位招致儒生的不满。
为了能顺利施行这一方法,李志远想了一个简单办法对付儒生们,这就是复古,想当年欧洲资产阶级就是以文艺复兴开始的,连孔子都假托尧舜禹汤的名义,既然你们儒生们言必称祖宗、古法,俺也一样可以拿祖宗、古法来对付你们。
李志远下旨称:
第一,儒学的文章(这里指儒家经典如《左传》《毛诗》《论语》等聊聊几部),不允许任何人注释。李志远的理由非常简单:圣人的学说你们谁配解释,难道你们比圣人还强吗,你们既然不如圣人,那你们的思想自然也不如圣人,那么通过你们的思想得到的解释肯定不如圣人的真实思想,只是你们自己私心里的猜测而已,怎么能用来教学生!怎么能用来考试!绝对是假冒经典,污毁圣人之学。
当然儒生们自由地在私下讨论分析猜测圣人的思想是允许的,但不能用作为教学。也允许在平时引用圣贤的话,但该说法不能冠以圣贤之名,因为并不是圣贤为你的事而说的。也就确定了圣人的话在大多数场合不能作为论据。
第二,在这一大前提下,开设儒生资格考试,通过者均称为儒生。在考试中只考儒学经典,而且仅仅是默经(默写,或称墨义),贴经(填空,或称贴书),或说明出处等,不允许做任何解释分析论述。而且题量不大,成绩只分通过或不通过,没有优秀之分。这样一来那些大儒教授的时候也别指望把那些想法教给学生。更重要的是降低了学习的难度,估计任何人只要花个半年到一年时间基本上都可以通过考试获得儒生资格。
第三,只承认孔孟是圣人,只有聊聊几本书被作为儒家经典。其它的人只是学习者,把董仲舒、二程之流打成普通儒生,至于理学自然也是打倒在地。他们的思想只能称为个人意见,在任何场合都跟任何一个普通儒生的权威是一样的。
第四,既然经典成了教条,那么圣人之说就只能用在圣人的文章中,在其它任何场合只要情况略有不同就不能引用。比如,当我国需要向某国开战时,某些儒生肯定跳出来说什么刀兵不祥之类的,然后引用大堆的圣人之说来加强自己的理由。哈哈,这时,既然圣人之说不能被注释,那么马上就可以封了他的口,因为圣人说这话的时候是有前因后果的,难道圣人说过我中华帝国不能对某国宣战吗?既然没有说过,那你就是曲解圣人之说!这只是你个人的看法。
作者注:《孟子-梁惠王-王何必曰利》一章的故事确实是作者亲身经历的,以前对儒学是光知道名字,不明白它的本质,对什么“仁义”“三纲五常”等有如雾里观花,以为似乎也有些道理,总不明白毛泽东、鲁迅为什么要这么严厉地批判它。直到毕业后,某一天突然大彻大悟,才真正的看到了鲁迅先生所说的――掩盖在“仁义道德”后面的血淋淋的真相!
第二十二章 儒学2
最后,这也是李志远最重要的一条,绝对是釜底抽薪的招数。李志远虽然承认孔孟之言是经典,但否定儒家经典的绝对权威。看到这一条,儒生们都要跳起来了,李志远难倒不担心吗?当然不担心,因为他的理由太、太、那啥了,儒生们都哑口无言。理由是什么呢,那是因为孔孟自称师法周礼,李志远便以这一条动手。尧舜禹汤是不是圣贤?伊尹、管子、周公是不是圣贤?那他们有没有学过孔孟之言?(昏,当然没有了,孔孟出生时,他们尸骨都成灰了),既然孔孟的学说都是源于学习周礼,而周礼也只是效法尧舜禹汤。也就是说孔孟只是他们的徒孙。孔孟仅仅学习到一点点就称为圣人,那说明还有更多的东西是孔孟所不知道的。那么孔孟之言就当然不是绝对的权威了。
李志远大力推崇尧舜禹汤以及伊尹、管子、周公这几人,确立他们远高于儒家经典的地位。而且不断鼓动学子们去探索甚至于考古研究他们不为人知的知识,甚至公开提出这样的口号:想成为孔孟这样的圣人吗,请参加考古研究会吧!
为了造势,李志远下旨公开鼓励学生,只要不断的学习探索尧舜、管周等人,你们也能与孔孟比肩!既可以鼓舞学生们的上进心,还可以无声无息中贬低了孔孟的权威。而又让那些大儒们无话可说,还可以随便促进考古工作,真是一举数得。
除了这些从外而内的打击压制之外,李志远还分化儒学,要知道再坚固的堡垒也经不起内部的争斗。想想吧,那么复杂的一个学说,怎么可能会没有流派呢,更何况,孔子与孟子、荀子的演说相差不小,即便是孔子,他与周易、尚书、诗经等文章中的原意也有相悖之处,当代儒生中也一样有流派,如各种性善论性恶论等。李志远大力提倡争论,大力煽风点火,鼓动大家去挑刺,去打倒不喜欢的典型。
比如孔子在《论语》中有这样一段: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解释: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当今所谓的孝顺之人,都以能赡养父母为理由。可是养条狗、养匹马,同样也算是能养。如果不尊敬,养父母和养宠物有何区别呢?”
而在孟子的思想中,对于孝,却站在孔子的对立面上。他在为朋友匡章不孝的行为辨护时(孟子 离娄下),提出不孝只有五种情况,而匡章不属于其中,也就是匡章其实是孝子。而这五不孝里,有两条是祸及父母,有三条是不养父母,也就是说,只要养了父母那就算孝了。这里就与孔子的完全对立,不但如此甚至于跟孟子自己以前说的话不一样,在离娄上中,孟子声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可是现在却自打耳光。
再比如,信在孔子的思想中是推崇备至的,是一种最基本的规范,他认为不但是人要有信,就连国家也是无信而不立!但到了孟子嘴里,却公然声称(离娄下):大人者,言不必信。信成了二流的配角,可以根据其它需要加以舍弃。
李志远这样做的目的很明确,一来分化儒家,让他们内部忙于辨论对错真伪,不要集中精力跟自己捣乱。二来,鼓励儒生们怀疑这些经典,不管是怀疑笔误、抄错,或者甚至是怀疑它被删改。不怕你们怀疑猜测,就怕你们死抱着经典不放,只要有了怀疑,这“经典”两字自然就打了折扣,李志远得意地想道。
这样做最终的好处除了李志远基本没人看得到,(也许有几个高瞻远瞩的人看到了,但却没人敢声张)。但眼前的直接好处却是很明显的,由于儒学的门槛降低到小学生的程度,默写背书这种事难度并不高,所有人几乎都可以自称儒生了。以至于后来儒生试成了小学生达标考试之一,每一个小学生在毕业前都能通过,都能获得儒生的资格,一辈子都可以儒生自居。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和麓 鹰狼传 心灵鸡汤珍藏本 [海贼王同人] 与皇副超赞恋爱体验中 代号刀锋 大漠谣II 盛景 暧昧生活 误惹两个校草哥哥 反派炮灰靠恋爱综艺洗白 侯门娇宠:重生农家小辣妃 师弟也重生了[穿书] 全民修武 [HP] 伏地魔闺女的碰瓷日常 思无期之前世恩怨 内心强大的秘密 迦勒底也要闹革命 颜氏家训-人情世故大全 [综漫] 路过全世界后到处都有我的传说 不是故事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