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薇中文网

小薇中文网>穿越遇李白 > 第21章 曲项向天歌(第1页)

第21章 曲项向天歌(第1页)

(一)“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咏鹅》这首诗描述形象、读起来朗朗上口、意趣盎然,非常适合作儿童的启蒙诗歌。从上世纪80年代起,骆宾王所写的《咏鹅》就一直是我国一年级语文学习的第一首古诗,直到2019年的新编教材中,一年级语文学习的第一首古诗才换成了《汉乐府·江南》。因此,当代国人,尤其是80后、90后、00后,除了上小学之前就背诵古诗的孩子以外,《咏鹅》应是他们学习的第一首古诗,骆宾王也就是他们认识的第一位诗人。骆宾王的《咏鹅》和李白的《静夜思》可能是中国背诵人数、次数最多的两首古诗。据说《咏鹅》是在骆宾王于七岁时写的,骆宾王小时候堪称神童。然而长大后的骆宾王虽然更加才华横溢,但却一直怀才不遇、潦倒落魄,最后更是在历史上突然消失。骆宾王在历史上突然消失,跟杨炯一样,还是因为徐敬业。和杨炯不同的是,杨炯是因为堂弟参加徐敬业反武则天举事而被连累,而骆宾王则是直接参加。武则天掌权时,不满其统治的骆宾王多次写诗讽刺,结果被打入大牢。出狱后,不愿为武后效力的他弃官周游,并于嗣圣元年(684)随徐敬业起兵造反。骂了敌人,敌人还折服于其才华,这等奇闻,正是骆宾王创造的。骆宾王的武器,就是着名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檄文有言:“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暗鸣(喑呜)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图功,何功不克。”及其慷慨激昂,气吞山河。女皇帝武则天读至“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惊问是谁写的。有人说是骆宾王所写,武则天感叹道:“有如此才,而使之沦落不偶,宰相之过也!”骆宾王在政治和文学上的才能,连敌对方面目空一世的武则天,也为之折服。才惊女帝,但不能改变历史。徐敬业兵败被杀后,骆宾王也不知所踪,成为千古之谜。(二)骆宾王(619—约687),字观光,名字和表子来源于《易经》中的官卦:“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意思是希望他心怀天下,施展抱负,为国效力,光耀门楣。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骆宾王诞生在乌伤(今浙江义乌)城外的骆家塘村。骆姓是古乌伤望族,早在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就出过骆俊、骆统等着名人物。骆宾王的祖父和父亲,都是饱学之士。他们望子成龙,为了使期望成为现实,祖父对骆宾王的教育非常用心。教他朗读简易诗文、吟句联文。转眼到了骆宾王七岁。一天,骆宾王祖父的一位朋友远道来访。席间,祖父谈起教孙读书的乐趣,就把宾王在吟诗习文方面的灵悟表现,情不自禁地一一道出。饭罢,祖父带宾王陪客人外出漫步。当他们走过村边的一口池塘时,看见一群白鹅正在塘中戏水。客人心里一动,就把小宾王拉到身边,附耳对他说:“你能把白鹅戏水的情景做成一首诗吗?”宾王听罢,向塘中凝视片刻,略一思索,用清脆的童音大声念道:“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短短18个字,把一群白鹅戏水的神态维妙维肖地表现出来,是那么生动,意境是那么清丽。客人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他一把把宾王抱在怀里,激动地说:“你真是一位神童!”骆宾王七岁咏鹅的故事,迅速传遍遐迩,为此,他博得了江南神童的美誉。骆宾王八岁时还作了一首《玩初月》,也是相当厉害:“忌满光先缺,乘昏影暂流。既能明似镜,何用曲如钩。”如果说《咏鹅》是小骆宾王孩童天性的自然流露,那么这首《玩初月》就玩出了哲理和个性。骆宾王约10岁的时候,父亲被任命为青州博昌县令,骆宾王随父亲迁居山东。从江南水乡来到齐鲁大地,一切都是那么的陌生和新鲜。作为儒家思想发源地的孔孟之乡,自古人文鼎盛,名家辈出。父亲为了给儿子实施严格的系统教育,一方面他亲自督导,让宾王继续承接家学的传统。另一方面,他又把宾王送进博昌县学馆,接受齐鲁学风的熏陶。同时,他还让儿子多方接触当地的学界名流,使他在广泛的交流切磋中,提高和深化自己的学识。通过在博昌的多年苦读,骆宾王已经从一个江南神童,成长为一名齐鲁才子。他不仅学识渊博,而且赋诗作文,得到当地学人的交口称赞。骆宾王之父死于任所,骆宾王流寓博山,后移居兖州瑕丘县,在贫困落拓的生活中度过了早年岁月。(三)骆宾王为了取得科举考试资格,先是写了一篇《上瑕丘韦明府启》,其中这样述道: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谅以糟糠不赡,甘旨之养屡空;箪笥无资,朝夕之欢宁展……不揆雕朽之材,窃冀迁乔之路。辄期泛爱,轻用自媒。倘荆璞无致於见疑,夜光不逢於按剑,则沈骸九死,终望衔珠;殒首三泉,犹希结草。载尘肖瞩,蹋影外惭。冒渎威严,循心内骇。”细细读来,果真的是情深意切啊!将一个不幸少年贫穷无奈、亟需工作的情绪抒发地淋漓尽致。韦明府收到这封信后,不仅愿意鼎力相助,还在“朋友圈”转发,得到了另一位朋友郭赞府的联荐。随后骆宾王如愿以偿地获得了“乡贡”资格,允许参加科举考试。641年,骆宾王参加了科举。初唐时期的科举制度还不够完善,更加注重门第关系。由于很多学子事前就通过各种关系铺平了中举的道路,而骆宾王却不屑于使用这些歪门邪道,最终的结果就只能是名落孙山。返回老家义务途中,骆宾王写下《途中有怀》:“眷然怀楚奏,怅矣背秦关。涸鳞惊照辙,坠羽怯虚弯。素服三川化,乌裘十上还。莫言无皓齿,时俗薄朱颜。”我的才华跟美人一样,皓齿朱颜,可你们眼瞎,偏偏看不见。科举无门之后,骆宾王开启了漫长的求职生涯。唐高祖李渊的第十六子、道王李元庆非常欣赏他的才华,收他做门客,让他炫耀展现一下才华以得到皇帝的重用,骆宾王却在《自叙状》中写道:“若乃脂韦其迹,乾没其心;说己之长,言身之善;腼容冒进,贪禄要君;上以紊国家之大猷,下以渎狷介之高节;此凶人以为耻,况吉士之为荣乎?”大体意思就是说,自吹自擂地宣扬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反而会让自己背上了“冒进”、“贪禄”的骂名,违背了他做人的原则,坚决不干。所以文章最后,他又写道:“所以令炫其能,斯不奉命。谨状。”从《自叙状》中可以看出骆宾王是一个极其清高、叛逆和耿直的人。这种恃才傲物的文人作风,在官场上是很难立足的,不久,骆宾王就离开了李元庆,返回第二故乡兖州,奉其母,过起了耕读自娱的隐居生活。骆宾王闲居兖州,前后一共12年。这是他一生中第一个创作高峰,为列名“四杰”奠定了基础。最后几年,由于生活艰难,加上母亲和自己身体都不好,这种病困穷愁,反映在诗文中,显得意蕴深厚,感情真切,具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博得时人的交口称赞。在这里,骆宾王与宋之问相识,曾作《在兖州饯宋五之问》:“淮沂泗水地,梁甫汶阳东。别路青骊远,离尊绿蚁空。柳寒凋密翠,棠晚落疏红。别后相思曲,凄断入琴风。”(三)麟德元年(664年),唐高宗李治到泰山封禅,齐州各界推荐骆宾王写了一篇《请陪封禅表》,表文给李治的“封禅”典礼写了一些歌功颂德的话,其中有言:“乘乾握纪,纂三统之重光;御辩登枢,应千龄之累圣”“非烟翼驭,移玉辇于梁阴;若月乘轮,秘金绳于岱巘。”“境接青畴,俯瞰获麟之野;山开翠屺,斜连辨马之峰。”才华看似无用,有时候还是能打动上苍的。就因这篇文章,骆宾王被擢为奉礼郎。奉礼郎,唐代官名,属太常寺。原名治礼郎,唐高宗李治即位后为避讳而改称。太常寺掌礼乐、郊庙、社稷、坛壝、陵寝之事。奉礼郎官阶为从九品上,主要是负责朝会、祭祀时君臣版位的次序,依照仪式赞唱引导跪拜礼仪等。骆宾王当奉礼郎没多久,就被提拔为东台详正学士,负责校理图书。唐高宗时改门下省为东台,中书省为西台。详正学士,主管仪礼校正事,是后来翰林学士的前身。唐开元时始置学士院,官员称翰林学士,掌起草皇帝诏命,其后有承旨、侍读、侍讲、直学士、待制等品秩之分。在这时期,骆宾王与卢照邻、杨炯、王勃相结识。这些人身上有一个共同的“癖好”,那就是对长安的生活又喜又恨。杨炯闲来无事,便想着“烽火照西京”,这明显是对战争的渴望啊!而王勃呢,也是在留下与离开之间饱受折磨。至于卢照邻,大笔一挥就是篇赫赫洒洒的《长安古意》。骆宾王作为他们中的老大哥,自然不堪居后,于是就有那首与《长安古意》合称“双璧”的《帝京篇》:“春朝桂尊尊百味,秋夜兰灯灯九微。翠幌珠帘不独映,清歌宝瑟自相依。且论三万六千是,宁知四十九年非。……汲黯薪逾积,孙弘阁未开。谁惜长沙傅,独负洛阳才。”朝堂被那群世家公子把持着,可他们却才华鄙陋;而有才华有胸怀抱负之人,却抑郁不得志。如果仅是这样的话,那还好接受一些。可是卢照邻那“挟弹飞鹰杜陵北,探丸借客渭桥西”之句,又岂是信口一言?喜欢穿越遇李白()穿越遇李白。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参加向往,我的身份都曝光了  秘密铁盒  氛围到,暧昧起,清冷影帝变雅痞  人间芳华  群聊:我们来自万千世界  两千载红尘剑,十万年长生仙  海贼:草帽团的妖精女王  穿越原始之我在部落当祭祀  替嫁新娘,半路出家反手大杀四方  平原大时代  60年代玩枪炮,你跟我说有鬼!  乖,丫头!大佬轻哄住家暑期工  星辰之诱  乔哥儿种田  首辅家的狂野小夫郎  长离伴月行  救世主?拜托他可是终结boss  读心:炮灰万人嫌总被男主叫老婆  帮校花攻略男主,她却说喜欢我?  快穿:亲亲反派,横扫劣质男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