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事情和汪舜华没有多大关系。此时除了带孩子,汪舜华正津津有味的看一本新定稿的地理书《瀛涯胜览》,作者马欢。
汪舜华此前没听说过这个人,只是听中官说起,马欢向皇帝敬献这么本书,他没有放在心上。听说他曾经跟随郑和三下西洋,这本书经过前后三十五年的修改,觉得有点意思,就让人拿来看。
确实是一本很有意思的书。记载了作者随郑和下西洋时亲身经历的二十国的航路、海潮、地理、国王、政治、风土、人文、语言、文字、气候、物产、工艺、交易、货币和野生动植物等状况,尤其对一国家的民俗描写细致入微。
作者马欢,字宗道、汝钦,号会稽山樵,浙江会稽回人,通阿拉伯语。
看后面的题识,他在永乐十一年第一次跟随郑和下西洋,就开始动意写作,并广集材料,三年后初稿初成;以后屡次修改,直到景泰二年完本。前后长达近20年。
汪舜华的眼睛立刻亮了:真是本好书啊,虽然和后代的地理书不能比,但确实有助于明朝了解南方各国,了解这个世界。
刘金等看皇后高兴,马上说起,其实反映郑和下西洋的书还有两本,都是和马欢一样,跟着郑和下西洋的随从。
一个叫巩珍,号养素生,应天府人,士兵出身,后被提拔为总制之幕。他在宣德六年跟随郑和第七次下西洋,当时不过二十来岁。先后访问了占城、爪哇、旧港、满剌加、苏门答腊、锡兰、古里及忽鲁谟斯等二十余个国家。三年后才平安返回南京,写成《西洋番国志》。
另外一个费信,字公晓,号玉峰松岩生,昆山人。在郑和第三次下西洋时被选送入船队,先后四次下西洋,写成了《星槎胜览》。此书记述了西洋28国和地区对其位置、沿革、重要都会、港口、山川地理形势、社会制度和政教刑法、人民生活状况、社会风俗和宗教信仰以及生产状况、商业贸易和气候、物产等。
汪舜华大喜,有这三部书相互映照,了解南方就容易多了。
遗憾的是,因为现在普通人对南洋不感兴趣,这三本书都没有刊刻本,而是通过手抄的方式传播。
——简直是暴殄天物!如果没有刊刻本,全凭手抄,不知道什么时候天灾人祸就没有了!
因此,汪舜华找到机会就和景帝说了,这几部书挺有意思,要不请经厂刻印,颁示天下;另外对作者进行表彰。
景帝现在焦头烂额,对南方没什么想法;而且有个比较敏感的问题,就是下西洋太劳民伤财,不管官方还是民间都很忌讳旧事重提。
汪舜华也就没说什么了。
景帝看汪舜华不高兴,心里倒是有点过意不去,毕竟汪舜华很少提要求,于是同意把三个作者都招到四夷馆办差,也算人尽其才。
汪舜华很高兴的谢恩。
接着传来南京地震的消息,好在震级不大,景帝也懒得搭理;不过为了进一步拉近和群臣的关系,同意恢复午朝;随后工部尚书兼江南巡抚周忱致仕,他已经年过七十,年老体弱,景帝命李敏替代。
周忱字恂如,号双岩,江西吉水人。永乐二年进士,选为庶吉士,进学文渊阁,擢为刑部主事,进员外郎。永乐末任越府右长史。宣德五年以工部右侍郎巡抚江南,总督税粮。创平米法。宣德七年,奏立济农仓。又整顿漕运,进工部左侍郎。正统初年,奉命前往淮扬巡视,兼理松江盐课,仿济农仓法,置赡盐仓。朝廷委任益专。两遭亲丧,皆起复视事。周忱见利害必言,言无不听。诸所建明,忱皆著为令。宣德九年,进户部尚书,又改工部,仍兼江南巡抚。
景帝对他很是信赖,命李敏不要轻易变更周忱之法。
随后一件事更让景帝伤心:九月十三日,杨洪去世。他是景帝最信赖的将领之一,久镇宣府,号令严肃,士马精强,诸部畏惮,人称杨王;又不擅专杀。颇好文学,请立宣府儒学。于是下旨追封颖国公,谥武襄;命他的儿子杨俊承袭侯爵。
杨洪的同事罗亨信年老,历史上景泰元年七月他就致仕还乡,这回封了爵位,自然是不能回乡了,景帝免了他的常朝,参加初一十五的大朝就可以。
几乎与此同时,会昌伯孙忠死了,享年八十五。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旗门之文峰镇 家有仙妻:首席轻轻宠 快穿之Boss女配打脸攻略 凤栖梧 校草男友绑定了作精系统 被攻略了,我装的 这个总裁夫人我不当了[穿书] 修仙与男主为敌 每天都在万人迷 穿越之空间庶女 总裁他管不住修罗场了 带着抠门系统重回六零 重生后我成了校霸的眼中钉 坠入月色 谁动了我的听诊器 穿到史前怀了恶龙的崽 穿成对照组后我暴富了 重生之破茧 重生八零万元户 农女巧儿的致富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