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死生的洒脱与离境无生灭的放达
在我国古代哲学家中,对生死问题做过最细致详尽探究的,就是庄子。他认为,死生皆为变化之自然,&ldo;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rdo;(《庄子&iddot;大宗师》)因此,生不必悦,死也不必恶。同时,庄子在生死问题上还表现出极其潇洒安然的风神:&ldo;彼以生为附赘悬疣,以死为决疣溃痈。&rdo;生乃气, 如赘疣,并无可乐;死为气散,恰似决溃,亦不必哀。这种对于生死的达观,是庄子哲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在《庄子》一书的外篇中,还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
&ldo;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慨然!察其始,而本天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嗷嗷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rdo;(《庄子&iddot;至乐》)上述故事真伪何如,不得而知,但它确实反应出庄子及其后学的生死观,他们把生死与春夏秋冬四时行作等同相待。当然,这种看法也含有否定生命价值的因素,剔除这一消极成分,我们可见出这种思想包含有很大的进步意义:几千年前庄子就已把生死视为自然的变化。这确实令人赞叹不已。
在生死方面,禅宗比庄子更远走一步,慧能大师最有名的一首偈句&ldo;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rdo;(《坛经&iddot;行由品》)既是生死泯界的另一种陈述。既然&ldo;本来无一物&rdo;,生死又何异哉!这种思想,在后代礼禅的待人伤口中也屡有透露,例如苏轼和其弟子由在渑池怀旧之诗:
&ldo;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rdo;
诗中寓理成趣,显示了生死聚散无由无根之理。这些都表明,禅宗不仅象庄子那样对生死问题抱达观态度,而且进一步地声称已&ldo;悟透&rdo;生死。
恍恍惚惚与以手点空――庄禅的神秘主义
庄子哲学中深厚的神秘主义色彩是显而易见的。《齐物论》中,有这样的记述:
&ldo;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之蝴蝶与?蝴蝶之梦周也?周与蝴蝶则必有分也。此之谓物化。&rdo;
这种身与物化,物我一体的境界,正是庄子神秘主义的一个形象体现,它显示出庄子哲学不仅仅单从物的属性上去寻找人生真谛,而是从我与物的精神联系上去探索,视人生为一种极其高奥深远的境界。这种&ldo;庄生晓梦为蝴蝶&rdo;的&ldo;恍恍惚惚&rdo;为后世文学的&ldo;意境&rdo;范畴奠定了根本。
另外,庄子哲学中的本根――&ldo;道&rdo;,也是没有&ldo;形色声名&rdo;、&ldo;不可言传&rdo;的神秘之物。&ldo;世之所贵道者书也,书不过语,语有贵也。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言传也,而世因贵言传书。世虽贵之,我犹不足贵也,为其贵非其贵也,故视而可见者,形与色也,听而可闻者,名与声也。悲夫!世人以形色名声为足以得彼之情。夫形色名声,果不足得彼之情,则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而世岂知之哉!&rdo;(《庄子&iddot;天道》)在《知北游》中,庄子又说:&ldo;道不可闻,闻而非也,道不可见,见而非也,道不可言,言而非也。知形形之不形乎?道不当名。&rdo;总之,庄子哲学有关&ldo;道&rdo;的神秘主义阐释,是和他们从大自然的生命中所体验到的一种自由无拘的精神境界有紧密关连。这种&ldo;道&rdo;的神秘同&ldo;心斋&rdo;、&ldo;坐忘&rdo;等等神秘的感知同为庄子哲学的深幽奥奇之境。
无独有偶,禅宗也以其神秘主义而闻名于世。
元和年间,当有人向江西信州鹅湖大义禅师问及&ldo;如何是禅&rdo;时,大师仅&ldo;以手点空&rdo;,以示犹然。至于禅的立宗基础和体验方法,更是&ldo;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rdo;而禅宗源起的传说,本身就带有极其浓烈的神秘主义色彩。据传,佛祖在一次灵山大会上,手拈一枝金婆罗花以示徒众。当时,众人皆默然不知所为,惟大迦叶尊者点首微笑。佛祖曰:&ldo;吾有正法眼藏,涅磐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rdo;并向迦叶付之一偈,&ldo;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天。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rdo;(见《传灯录》、《传法正宗记》)。这就是禅宗&ldo;拈花微笑&rdo;公案的由来。在这拈花微笑,心心相悟的神秘气氛中,迦叶尊者就成为禅宗之祖。
临济宗的&ldo;四宾主&rdo;,&ldo;四照用&rdo;等宣教方式,也体现了禅宗在认识论方面的神秘主义。其中,达到&ldo;主看主&rdo;――即问答双方都已达悟的神秘境界,为参禅之最高妙处。至于禅宗各派在&ldo;参话头&rdo;中的神秘玄理,则不胜枚举。
曹洞宗的宏智正觉禅师在《坐禅箴》中,也把禅意说得神秘玄妙;
&ldo;佛佛要机,祖祖机要,不触事而知,不对缘而照,不触事而知,其知自微,不对缘而照,其照自妙。其知自微,曾无分别之思,其知无偶而奇,曾无毫忽之兆,其照无取而了。水清彻底兮,鱼行迟迟;空阔莫涯兮,鸟飞杳杳。&rdo;
由此,可见禅意的神而又妙之处。从艺术哲学的视点观察,禅宗的神秘主义也正体现了艺术心理玄奥的特质,这对于艺术探索具有积极的启发意义。
在对庄禅的相同之处作了一番比较分析之后,接下来,再谈谈二者之间的相异之点。
在讨论庄禅的相同点时,我们确实已经看到二者在生死问题上的洒脱与达观。但是,它们在生死观方面也存有非常明显的歧异。
庄子认为&ldo;万物一序,死生同状。&rdo;(《天地》)。&ldo;生也,死之徙;死也,生之死。&rdo;(《知北游》)。他同时大言:&ldo;以生为附赘悬疣,以死为决疣溃痈。&rdo;表面上看,庄子把生死等一,并有飘然出世之姿。实际上,庄子仍执着于生死,并从内心深处发出&ldo;死生亦大矣&rdo;的狂野呼声。他的&ldo;游心&rdo;、&ldo;坐忘&rdo;、&ldo;心斋&rdo;等等,都不是真的把此世当作虚幻的蜃景而锐意追求出世&ldo;逍遥&rdo;,他的目的是要超越此世,把个体精神提高到与宇宙并生的人格高度,以求&ldo;物物而不为物所物。&rdo;庄子对生命充满了深沉的热爱与无比的眷恋,只是其心灵之上笼罩着一层感伤而神秘的纱帘。
至于禅宗,他们自称已完全悟透生死。他们认为,真实的存在只在刹间的心灵感觉这中,视物我皆虚。因此,庄子哲学中的&ldo;超越&rdo;在他们看来是荒诞不经的,既然&ldo;本来无一物&rdo;,又从何谈起&ldo;超越&rdo;呢。禅宗不重也不轻生,一切顺其自然,禅宗也不象庄子那样以相对主义的理论阐释生死观,而是以生活中的琐细实相来参论生死。禅宗一心追求的,只是心灵瞬间的顿悟。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穿成恶毒女配后被女主拐走了 历史的人性 每天都在被刷新人生观 爱玛 重生九零植灵师 灵魂出窍修成仙 盛宠不衰,亿万娇妻狂想娶 愚人 诡异谜团 穿成炮灰后我爆红了 游戏里的仇人成了自己的爱豆怎么办? 逍遥记[酩酊篇] 我想让全世界都来虐我 女Alpha她超甜 [综]寒江雪2 (综同人)重逢 太子妃穿越指南(互穿) 黎明之时 群魔乱舞之安居乐业[穿越] [反穿]学渣天天在逆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