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小薇中文网

第71章

真正的宗教体验把人超拔出俗世琐事,倘若一个人一生中从来没有过类似的体验,他的精神视野就未免狭隘。

尤其是对于一个思想家来说,这肯定是一种精神上的缺陷。

一个恰当的例子是弗洛伊德。

在与他的通信中,罗曼?罗兰指出:宗教感情的真正来源是&ldo;对永恒的一种感动,也就是一种无边无际的大洋似的感觉&rdo;。

弗洛伊德承认他毫无此种体验,而按照他的解释,所谓与世界合为一体的感觉仅是一种逃避现实的自欺,犹如婴儿在母怀中寻求安全感一样,属于精神退化现象。

这位目光锐利的医生总是习惯于把一切精神现象还原成心理现象,所以,他诚然是一位心理分析大师,却终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思想家。

在斯托尔的书中,孤独的最后一种价值好像是留给人生的最后一个阶段的。

他写道:&ldo;虽然疾病和伤残使老年人在肉体上必须依赖他人,但是感情上的依赖却逐渐减少。

老年人对人际关系经常不大感兴趣,较喜欢独处,而且渐渐地较专注于自己的内心。

&rdo;作者显然是赞赏这一变化的,因为它有助于老年人摆脱对人世的依恋,为死亡做好准备。

中国的读者也许会提出异议。

我们目睹的事实是,今天中国的老年人比年轻人更喜欢集体活动,他们聚在一起扭秧歌,跳交谊舞,活得十分热闹,成为中国街头一大景观。

然而,凡是到过欧美的人都知道,斯托尔的描述至少对于西方人是准确的,那里的老年人都很安静,绝无扎堆喧闹的癖好。

他们或老夫老妻作伴,或单独一人,坐在公园里晒太阳,或者作为旅游者去看某处的自然风光。

当然,我们不必在中西养老方式之间进行褒贬。

老年人害怕孤独或许是情有可原的,孤独使他们清醒地面对死亡的前景,而热闹则可使他们获得暂时的忘却和逃避。

问题在于,死亡终究不可逃避,而有尊严地正视死亡是人生最后的一项光荣。

所以,我个人比较欣赏西方人那种平静度过晚年的方式。

对于精神创造者来说,如果他们能够活到老年,老年的孤独心境就不但有助于他们与死亡和解,而且会使他们的创作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斯托尔举了贝多芬、李斯特、巴赫、勃拉姆斯等一系列作曲家的例子,证明他们的晚年作品都具有更加深入自己的精神领域、不太关心听众的接受的特点。

一般而言,天才晚年的作品是更空灵、更超脱、更形而上的,那时候他们的灵魂已经抵达天国的门口,人间的好恶和批评与他们无关了。

歌德从三十八岁开始创作《浮士德》,直到临死前夕即他八十二岁时才完成,应该不是偶然的。

表达你心中的爱和善意

你心中不但要有爱和善意,而且要及时地、公开地表达你心中的爱和善意。

这个道理似乎简单,却常常被我们忽视。

相邻小说
渣龙追妻记  纠缠  穿成男主极品娘  反派女主保命日常(穿书)  神级Ai,开局领悟天道法则  重生文中的病弱女配  幻灭三国  周国平散文精粹:安静  修士的七十年代  818假戏真做的网配大神  倒追这件小事gl  大辽逆臣  核子武士  我能看到怪物规则  [综漫]扶贫公主  阎爷宠妻之倾世血医  农门娇妻:糙汉相公请指教  把金手指上交给国家  鲜妻独享  权力玩家赵匡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