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小薇中文网

第24章

严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最为纯粹的隐士。

他的隐逸与政治立场没有关系,而是完全出自于个人的价值观。

最后,他离开洛阳,返回富春江,在那里以垂钓度过余生。

严光对后世士人影响极大,成为东汉以后隐士的标杆。

北宋范仲淹在《严先生祠堂记》中写道:&ldo;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rdo;但后世对严光于清明之世、遇英明之主仍拒而不出的做法持严厉批评态度。

南宋杨万里《读〈严子陵传〉》:&ldo;客星何补汉中兴?空有清风冷似冰。

早遣阿瞒移汉鼎,人间何处有严陵!

&rdo;朱元璋《严光论》说得更厉害:&ldo;汉之严光,当国家中兴之初,民生凋敝,人才寡少,为君者虑,恐德薄才疏,致民生之受患,礼贤之心甚切,是致严光、周党于朝。

何期至而大礼茫然无所知,故纵之,飘然而往。

却仍凄岩滨水以为自乐……假使赤眉、王郎、刘盆子等辈混淆未定之时,则光钓于何处?当时挈家糙莽,求食顾命之不暇,安得优游乐钓欤……朕观当时之罪人,罪人大者莫过严光、周党之徒!

&rdo;总结出来一句话:如果不是刘秀收拾乱世,哪有你在江边安然垂钓的机会?明末王夫之亦说:&ldo;遁非其时,则巢、许之逃尧舜,严光、周党之抗光武也,非其义,则君臣之道废,而徒以全躯保妻子为本,孟子所谓小丈夫也。

&rdo;话虽如此,但严光的个人选择仍是值得肯定的,因为他的选择是忠于自己内心的。

东汉士人普遍的隐逸情结跟魏晋名士还不一样,他们的隐逸更多是出于道德上的标准,也就是&ldo;守节&rdo;,认为隐是高于仕是因为&ldo;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rdo;,而不是像魏晋名士那样来自于对个体生命意识的自觉。

除严光外,东汉还有周党、王霸等著名隐士。

关于东汉隐士气节之高,在周党的答复中可以看出:&ldo;天子有所不臣,诸侯有所不友。

&rdo;他们在权力面前保持着人格的高贵和独立,坚守自己最初的志向而不移。

这实际上是隐士文化中最光辉的部分所在。

到东汉后期,大树将倾的风雨飘摇感导致隐逸风尚的出现,而一旦大批有才有德者都归向了山林,那么反过来又加速了当时政权的崩溃。

《后汉书&iddot;陈纪传》:&ldo;汉自中世以下,阉竖擅恣,故俗遂以遁身矫絜放言为高。

&rdo;尤其是&ldo;第二次党锢之祸&rdo;后,作为&ldo;清流&rdo;几乎已经无法在朝廷上立足。

这时候,就只有两个选择了:一是化为浊流,难得糊涂;二是归隐林下,或讲学,或全隐,于是出现了东汉&ldo;末世三隐&rdo;:黄宪、郭泰和徐稺(徐稚)。

黄宪累世贫困,但学识、德行极高,名重一时。

很多名士见了黄宪,都&ldo;茫然有所失&rdo;,其中周子居说:&ldo;吾时月不见黄叔度,则鄙吝之心已复生矣。

&rdo;时陈蕃为太尉,以征召天下高士为己任,曾站于朝堂上叹道:&ldo;假如黄叔度在此堂上,吾不敢先佩印绶矣!

&rdo;陈蕃,中汉后期天下士人的领袖,仍有此语,可见黄宪名气之大。

实际上,当时黄宪既没说过什么倾世之言,更未做济世之事,但却仍名播天下,这正是隐士最诡秘也最神奇的地方。

名士间,惺惺相惜,当时推崇黄宪之人不胜枚举,除陈蕃外,就数郭泰最为推崇,他称黄宪:&ldo;汪汪若千顷波,澄之不清,淆之不浊,不可量也。

&rdo;前面说过,郭泰早年是洛阳太学生中的领袖,与陈蕃、李膺过从甚密,他&ldo;身高八尺,容貌魁伟&rdo;,以博识和洞察力强而著称。

郭泰初到洛阳,跟众多太学生一样,去拜访时任河南尹的李膺。

相邻小说
姽之婳  (延禧攻略同人)延禧攻略之你少爷永远是你少爷  天黑请闭眼  绝爱逢笙  和好朋友直播上瘾了(青梅竹马 NPH)  重生之清风徐来  最后一本笔记  绝世炼丹师:纨绔九小姐  神女倾世:帝君至尊后  流浪到异界驯兽  我想要一个家  刺绣  生死墓之盗墓传奇/白帝迷 魂  曙光  27号宿舍  南山冷,我们回家。  世子是我养的狗(穿书)  你真的好乖哦  代嫁  白莲花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