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小薇中文网

第43章

当时学成归国的留学生并不多,其中多数都投奔了北洋,如上文中提到的金邦平(1881‐?),就是留日学习法学的学生。

当时的留学生,学历回国后不被承认,仍须经过考试方能给予&ldo;出身&rdo;,金邦平即考试优等被授予翰林院检讨者。

金字伯平,安徽歙县人,&ldo;人颇雅饬,没有留学生的习气。

&rdo;袁世凯亲自上奏朝廷,将他要到北洋,专办对外法律交涉事务,&ldo;受知袁氏,内参密勿81。

&rdo;在北洋历任督署文案、督练处参议、直隶自治局督理、资政院秘书长;民国后历任中国银行筹办处总办、政事堂参议、农商部次长、总长等职。

又如黎渊(1880‐?),字伯颜,贵州遵义人,以举人被保送日本中央大学法学系。

毕业后受任于北洋,任督署文案,是袁世凯在办学和推行宪政方面的得力助手。

在教育方面,曾任北洋大学堂、北洋法政学堂监督;在宪政方面,黎是袁氏起草各项宪政文件的执笔者之一,历任直隶自治筹备局、宪政筹备厅、修订法律馆参事、咨议等职,民国后历任大总统府秘书、宪政研究会委员、政治会议和约法会议议员、参政院参政诸职,是袁世凯在法律和国会问题方面的参谋。

此外如施肇祥、章宗元、富士英、曹汝霖、陆宗舆、李士伟等留美、留日大学生均被罗致于北洋,受到重用。

当时的留学生在国内可不像今天这么吃香,甭管你是美国的耶鲁、康乃尔,还是日本的早稻田、东京帝大的名牌大学毕业生,按规定在国内也得等个八九十来年才能获得咱们中国的&ldo;举人&rdo;、&ldo;进士&rdo;和&ldo;翰林&rdo;的出身呢。

没有这个出身,你在官场上会遭人歧视,不好混呢。

一般的官僚心里头先就存了&ldo;二毛子&rdo;之类的成见,对留学生爱搭不理的。

袁世凯则不然,可能是没有所谓&ldo;出身&rdo;的负担吧,他不仅延揽重用留学生,积极为他们奏请&ldo;出身&rdo;,而且礼敬有加。

有一则故事说的是袁世凯当了军机大臣后,与庆王等另外几位军机一同接见前来参拜的留学生,别人都傲然不以为礼,惟独袁&ldo;必鞠躬伸双手,表示接头还礼82。

&rdo;当时太后为着变法图强,不得不同意起用新学人才,开办经济特科,可在心里头拿它当作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对新学人才有着很大的疑虑。

1903年7月首届经济特科的初试,梁士诒为一等第一名,杨度为一等第二名;在复试前,守旧派官僚樊增祥在太后召见时进谗言,说此次参加考试的多为新党(即康梁一党),不可取用。

太后当即更换阅卷大臣,将原定的录取名额削减了34以上。

看准了太后厌恶新党的心理,守旧派的吴逢甲、魏光焘又参奏梁士诒、杨度等十八人是革命党,其实全是莫须有的谎言。

但梁就此落第,杨东逃日本,所以,那时侯袁世凯任用留学生,还真要有些魄力,担着点儿惹太后生气的风险呢。

回过头来再说用外国人,袁世凯在这上面与他的恩公李鸿章亦步亦趋,而且青出于蓝,有过之而无不及。

李鸿章主持北洋时,幕府中有一批洋人幕僚,著名的有德璀琳、汉纳根、丁家立等,在当时清廷重臣中是独一无二的。

李鸿章是开风气者,袁世凯则干得更猛,不同的是,李鸿章用的都是西洋人,袁世凯用的则大多是东洋人。

据日本学者统计,当时全中国聘用的日本人中,直隶一省就占了13左右83。

袁世凯为何要聘这么多日本人?原因有两个。

相邻小说
和豪门闺蜜在综艺爆红了  他的千纸鹤糖  大将军宠妻日常  纨绔手拿科举剧本  秦蛊  手握超市穿年代,糙汉福妻美又飒  原罪之承诺  逝者证言  潦倒在你眉眼  摄政王还没驾崩  拯救男主  小王子  我是渣攻?不可能的[快穿]  烟花三月  现在立刻,逮捕你  反派就是这样子的  金色笔记  这缘分,该死的甜美  全服第一炼器师[全息]  嫁给奸臣他不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