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小薇中文网

第42章

胡思敬是旧派文人,对张、袁二位新派官僚存有成见,所以说的难免过分。

其实直隶总督常驻天津,北京朝廷里用什么人,他可以运动,可以举荐,但决定权在太后那里,胡所列举的那些人都是因能力出众,治绩非凡而快速升迁的。

但胡的话也明白道出了张、袁二人在用人上的不同风格。

张重资格出身(也就是今天的学历),对人求全责备;袁则不拘出身、不论资格,不分地域,不限流品,上至翰林进士,下至贩夫走卒,三教九流,五湖四海,惟才能是举,恨不得全天下的人才都为我所用。

其办法说穿了也非常简单,就是不吝惜金钱权位,推举拔擢下属不遗余力。

在历史上,这是雄才大略的君主如汉高祖、汉武帝、曹操等的一贯做法,放在他们身上,被当作用人不拘一格的美谈;而在袁世凯这里,则被称为&ldo;滥交污取&rdo;,其实袁世凯用的也都是一时的人杰,区别在于曹操把皇帝留给儿子作而且作成了,袁世凯则是自己作结果失败了。

成则英雄败则寇,一样的作为,就有了如此不同的评价。

袁世凯的做法在领导学上应该是一种启示:做领导人的不光要会用人,还要及时给下属以机会,别人跟你干才会觉得有奔头。

仕途上的人都是&ldo;政治人&rdo;,本能地追求升迁,跟着袁世凯干有奔头、升官快,北洋对人才的巨大吸引力就是这样来的。

说到袁世凯的用人,北洋时期又有新的特点,一是大量使用留学生,一是大量聘用外国顾问。

袁世凯作过驻外使臣,深知懂外语、通外情的人材的重要,所以一直非常注重罗致留学生。

在他的北洋新班底当中,留过学的人员不在少数,这里择其较重要者略作介绍。

唐绍仪(1860‐1938),字少川,广东香山人。

唐绍仪是曾国藩、李鸿章发起的、同治年间由容闳带去美国留学的那几批官费幼童留学生中的一个,是留学生的老前辈了。

少川出国那年(1871)才十三岁,先入康涅狄格州立中学,后入哥伦比亚大学和纽约大学攻读文科。

光绪七年(1881),朝廷担心孩子们从小到大地在美国生活、学习,最终会被&ldo;洋化&rdo;,于是提前召回,中断学业也在所不惜。

少川回国后读了一段书,次年就作为北洋选派朝鲜的海关会办、德国人穆麟德的秘书前往朝鲜,这时他还是一个二十出头的青年。

1884年,朝鲜爆发了日本人和开化党策动的&ldo;甲申政变&rdo;,王室的亲信大臣闵泳翊在宴会中被砍伤,混乱中被救到穆麟德的寓所。

袁世凯闻变后立刻带兵前往问询,&ldo;及门有一人持枪当门,不听入,意气凛然。

(袁)公勒兵稍退,询其名,乃局员唐绍仪也,时由北洋帮办税务。

公告以故,乃让公入见78。

&rdo;在这样一种戏剧性的场面中相识,想必给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次年,袁出任清廷驻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的大臣后,即调用唐绍仪为自己的秘书兼西文翻译,成为追随世凯最早的幕府人员。

少川熟谙洋务,办交涉老成练达,世凯倚之如左右手,回国述职奔丧期间,均委唐代摄其职。

甲午中日开战前夕,唐持枪只身送袁世凯脱险,并在公署坚持到最后才避入英国公使馆,乘英船回国,可以说是有勇有谋、忠于职守的干才,也与袁世凯结下了患难生死之交。

战后,经李鸿章推荐,唐再赴朝鲜任总领事,继袁之后办理交涉。

后因丁忧回国守制,服满后投奔时任山东巡抚的袁世凯,以道员资格任山东交涉局总办,协助袁世凯处理山东各地教案的对外赔偿问题,在交涉中&ldo;再四驳斥&rdo;外方的非分要求,将洋人百余万索偿金额压减到十七万九千两,并顺利了结全案,被袁世凯称赞为&ldo;才识卓越,血气忠诚,谙练外交,能持大体,确实是洋务中的杰出之员,环顾时流,实在是罕有其匹79。

相邻小说
拯救男主  纨绔手拿科举剧本  秦蛊  他的千纸鹤糖  潦倒在你眉眼  手握超市穿年代,糙汉福妻美又飒  原罪之承诺  和豪门闺蜜在综艺爆红了  烟花三月  我是渣攻?不可能的[快穿]  逝者证言  全服第一炼器师[全息]  这缘分,该死的甜美  嫁给奸臣他不香吗  小王子  反派就是这样子的  现在立刻,逮捕你  摄政王还没驾崩  金色笔记  大将军宠妻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