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小薇中文网

第7章

承认差别和等级,还不算儒家的独到之处,因为法家也承认等级。

儒法两家的等级观,其不同之处在于:法家只看到等级之间的对立,主张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残酷压迫和横蛮专政,其结果只会扩大阶级对立的裂痕,对立的阶级两败俱伤,导致社会统一体的崩溃。

与此相反,儒家既看到差别,也看到不同阶级之间的同一性,强调各等级的和谐相处。

儒家认为,在等级社会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权、利‐‐权利和义务,这就是名份(或简称&ldo;名&rdo;)。

儒家号召不同等级的人,各安其份,各尽其职。

各行其权,各享其利,这就是&ldo;名符其实&rdo;。

每个人都在社会舞台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这样环环相扣,丝丝相联,社会处于协调发展的状态,各阶级阶层也就相安无事,和睦相处。

否则,秩序就会错乱,社会统一体就难以维持。

这就是孔子在乱世之中,要汲汲于&ldo;正名&rdo;的原因。

儒家在论证这些等级名份时,贯穿着由上而下自觉自律的原则,一切相对待的社会关系中,权利和义务都是对等的。

孔子要求&ldo;君君、臣臣、父父、子子&rdo;,《左传》提出&ldo;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rdo;。

孟子提出&ldo;君臣有义,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rdo;。

儒家特别强调上级对下级的表率作用,认为为政就是统治者自己做表率、进行身教的过程‐‐&ldo;政者正也&rdo;。

以君臣关系为例,孔子说&ldo;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rdo;;孟子说:&ldo;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rdo;(《孟子&iddot;离娄下》)君臣关系尚且如此,社会关系、人伦关系也莫不如是。

因此孔子告诫统治者:&ldo;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rdo;&ldo;子率以正,孰敢不正?&rdo;只有在上者尽了本份,做好表率,天下人才会从风而靡,向风而化。

社会各阶层(甚至各部门)都恪守职份,社会就会协调发展,人们就生活于和谐的机制之中。

否则,在上者不能尽职尽责,名不符实,这就是&ldo;名不正&rdo;。

如果&ldo;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rdo;,社会就处于混乱之中。

可见社会的和谐安定与否,端赖于统治者是否尽职尽责,是否为人正派。

天人关系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民与鬼神的关系。

世人都说中国人是崇尚理性思维的民族,但是根据人类认识的规律,我们不能排除中国的先民们曾经有一个迷信鬼神的时代。

那时&ldo;民神杂揉,不可方物&rdo;,人事与鬼神混淆,冥冥中的神常常干涉世俗的生活,但中国人很早就改变了这一状态。

据《国语》、《大戴礼记》、《汉书》等文献记载,颛顼氏命重、黎分主天地神人,&ldo;绝地天通&rdo;,划清神人界限;并且初订历数,规摩天道。

这一工作,在尧时又得到巩固,《尚书&iddot;吕刑》篇对此作了清楚的追述。

其时间大概在公元前23、前22世纪之间。

早在四千多年前,中国的圣哲们就力图将人类从神鬼婢女、天地奴仆的状态下解放出来,初露理性思维的曙光。

这在世界认识史上也是罕见的奇迹。

不过颛顼、帝尧对天地神人的态度,只作了理智的选择,并无理性的论证,故后世对天地神鬼的认识常有反复。

孔子说:&ldo;夏人尊命,事鬼敬神而远之&rdo;;&ldo;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rdo;;&ldo;周人尊礼,事鬼敬神而远之。

相邻小说
(霹雳同人)狼皇少羽  [综漫]给大妖怪们当妈的那些年  首辅养成日常  离婚而已  梅兰芳自述  两1相逢  民国之花开锦绣  红楼之元春不做贤德妃  (七五同人)大宋风月  快穿之男配这丫有毒  待春衫做媒  穿成豪门宠文炮灰后  从龚自珍到司徒雷登  梅兰芳和孟小冬  梅兰芳画传  情陷芙蓉帐  成了绝症男配的兔子精  (快穿)成为反派的日子  少不读鲁迅老不读胡适  英雄联盟之万物皆可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