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小薇中文网

第51章

在上者&ldo;明察刑狱,穷极豪芒&rdo;,在下者俱非法律、经济专科毕业,而&ldo;大都以制义起家&rdo;,故不得不聘请幕客,帮助处理&ldo;非所素习&rdo;的刑名、钱谷等诸般公务。

政府为控制公务员规模,节省办公经费,故不愿为各级行政长官设立帮办、顾问的职位;而各级长官为了应付职、差,不辱使命,不得不&ldo;自费&rdo;养一批幕客。

表面上看,国家确实节约了开支,可是,这个&ldo;自费&rdo;既然打了引号,其实非自费,又不待赘言。

我们听到的名目繁多的&ldo;陋规&rdo;、&ldo;虚冒&rdo;、&ldo;苛捐&rdo;、&ldo;杂税&rdo;等等&ldo;灰色收入&rdo;,其大部分就用来负担幕客的开支。

然则,国库虽不因此而虚减,人民实因此而加重负担。

当然,民生问题历来不是吾国政治的重点;&ldo;肉食者&rdo;虽然明知幕客制度乃是一种畸形制度,但在国家开支得以节约的前提下,也就掩耳盗铃,并不严命废除。

甚而有才高能显的著名幕客,可以上达天听;例如,被雍正称为&ldo;巡抚中第一人&rdo;的田文镜,其幕友邬先生就获此殊荣。

田上请安摺,雍正批曰:&ldo;朕安。

邬先生安否?&rdo;

但是,凡事皆有利弊。

幕客固然是朝廷命官的好帮手,但为善为恶,存乎其心而已;倘若把持官府,枉刑纳贿,有官之权而无官之责,那也令人头疼。

故同样是雍正皇帝,就曾下过一道这样的谕旨:

&ldo;各省督抚衙门事繁,非一手一足所能办,势必延请幕宾相助,其来久矣。

但幕宾贤否不等,每有不肖之徒勾通内外,肆行作弊。

黜陟属员,则清浊混淆;中理刑狱,则曲直倒置。

败督抚之清节,误督抚之功名。

彼则置身事外,饱橐而去。

殊为可恨!

夫今之幕客,即古之参谋、记室;凡节度、观察等使赴任之时,皆征辟幕僚,功绩果著,即拜表荐引。

彼爱惜功名,自不敢任意苟且。

嗣后督抚所延幕宾,须择历练老成、深信不疑之人,将姓名具题,如效力有年,果称厥职,行文咨部议叙,授之职任,以示砥砺&rdo;

这可算是清朝关于幕客使用的基本大法。

幕客如果一心求财,则不免在办理人事(&ldo;黜陟属员&rdo;)、刑事(&ldo;中理刑狱&rdo;)这些重要公务时上下其手,一味贪索。

倘若悬以功令,在科举以外,给这些编外知识分子(很多幕客出身秀才乃至举人,并非一般&ldo;愚氓&rdo;)指明一条升迁之途,或许能减少乃至杜绝幕客们&ldo;任意苟且&rdo;的现象。

因此,&ldo;效力有年,果称厥职&rdo;的幕客,可以绕过科举这道坎,经吏部&ldo;议叙&rdo;后,&ldo;授之职任&rdo;。

然则,学而优则仕以外,还有一道幕而优则官的后门,幕客们名心一动,官瘾一发,未尝不会检讨自己的行为,以便博取功名。

反之,也可见出朝廷早已认识&ldo;勾通内外,肆行作弊&rdo;的&ldo;劣幕&rdo;的危害性,一旦发现,绝不会姑息。

相邻小说
邪帝诱宠:一口吃掉太子妃  月光光,心慌慌  离婚当天,前夫跪求我复合  凶心人  上善若玉  第12个木头人  四宝来袭,战爷娇妻是大佬林双  空之境界  泣血的军魂  北京镜鉴记  回到三国当老大  蒋介石传  魔三国  邪帝狂后:废材九小姐  素女寻仙  末日红颜赋  权臣宠妻:媳妇儿是个小锦鲤  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  花间一壶酒  天书·大空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