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小薇中文网

第96章

格塞尔这部著作的主旨,在于为父母们提供一种标准,这标准是专家们经过成千上万小时的科学观察、研究了无数精确的统计资料之后才确定的。

这种标准不仅意味着对待儿童行为的新态度,而且意味着对待儿童&ldo;不规矩行为&rdo;的新态度。

当然,按照传统,儿童的行为规矩与否,在于是否合乎道德准则和《十诫》。

格塞尔警告说:&ldo;作为一种发育机制,不平衡现象(它常常与&lso;顽皮&rso;行为有联系)的道德含义就少了。

这种形式的不平衡是一个过渡阶段,生物体在此期间产生了一种新的能力,或者说某种程度的重新定向。

这是创新的阶段。

&rdo;可能被祖父祖母认为&ldo;顽皮&rdo;的孩子,在二十世纪中叶格塞尔的美国读者看来,只不过是表现出&ldo;行为越轨&rdo;。

格塞尔解释说:&rdo;从某种意义上讲,所有儿童都是问题儿童,因为没有任何一个儿童能够避开发育过程普遍存在的问题,这种问题总会给孩子们带来一些困难。

另一方面,从历史角度和本质上说,几乎所有形式的不规矩行为都是正常机制的变异或偏差。

&rdo;

格塞尔非常知情达理,他提醒父母们‐‐因为所有的父母都需要人提醒‐‐‐他们的宝宝并非世界上第一个婴儿。

他用严肃的心理学术语说出的道理,其实不外是历史学家们的一句提示:这个世界已经存在一些时候了,普天下的父母碰到的问题都是类似的。

然而,格塞尔赋予了这句老话一个新的特点:他引导父母们从一个不同的角度思考与孩子们的关系。

在他的诱导下,父母们不再依靠老经验、老格言和道德训诫,而是把目光转向以科学方式确立起来的统计学规范。

格塞尔指出了这种新规范存在的一些问题:

有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位非常现代化的男孩,他的个子比桌子高不了多少,戴着一副角质架眼镜。

一位善良的太太俯下身来,很得体地问他,&rdo;我的孩子,你几岁啦?&rdo;男孩摘下角质架眼镜,一面揩着镜片,一面一本正经也沉思着回答:&ldo;夫人,我的心理年龄是十二岁,社会年龄是八岁,道德年龄是十岁,解剖年龄和生理年龄分别是六岁和七岁,但我还没有被告知我的出生年龄‐‐相对而言,这一点较为次要。

&rdo;说罢,他又重新戴上了他那副角质架眼镜。

格塞尔这部书并不是写给所有家长读的,可人们竞相购买,仅仅一年之内就再版十一次之多。

通过读者生动的转述,关于抚育儿童的新思想方式影响了数以百万计的人。

出生于纽黑文、富有实践经验的儿科专家兼精神病学家本杰明&iddot;斯波克,一九四六年发表了《婴儿及儿童照管常识》一书,十年之内,这部书的廉价平装本再版了大约三十次,成为&ldo;照管儿童必读手册&rdo;。

斯波克告诫父母们不要使用没有文化的老妇人常用的那些治疗方法,劝他们要从孩子本人的发育状况着眼。

斯波克基本上承袭了格塞尔那种根据婴儿&ldo;自我要求&rdo;喂食的观点,主张母亲们要&ldo;灵活地按照婴儿的需求和高兴情绪调整喂食&rdo;。

尽管这本书绝不是革命性的,评论家们都一致认为此书&ldo;阐明了现代思想的精华&rdo;。

如今,所有父母部能轻松愉快地进入新规范的领域了。

相邻小说
极乐小尸妹  冥妃大人万万岁  玉蝶奇缘  荒岛求生后假千金爆火了  修仙界生存手札  至尊御灵师  高门贵妻  半兽人与遗落的文明  风语旅程  幻海寻渚  香港从1949开始  罗马帽子之谜  大菩提  从搜山降魔开始  魔修求生指南  雪地产子后,叶秘书她辞职了  致命三部曲  想当神医被告,果断转行做兽医  神医狂妃:天才召唤师  这个绝世唐门有点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