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小薇中文网

第66章

而到了皇帝的生日,进贡浪潮更是席卷全国。

每到此时,整个帝国变成了大小官员们呈献贡品的万国博览会。

据朝鲜使臣记载,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七十大寿时,他在中国一路所见的进贡景象实在令人咋舌:北京附近,各地进贡的大车据不完全统计多达三万辆。

除大车外,那些珍贵怕碎的贡品以人担、驼负、轿驾,更是多不胜数。

&ldo;其杠而担者,物之尤精软云&rdo;。

&ldo;每车引马骡六七头,轿或者联杠驾四骡,上插小黄旗,皆书进贡字&rdo;。

为了抢运贡品,车辆互相争道,&ldo;簧火相望,铃铎动地,鞭声震野&rdo;。

好不气派。

(朴趾源《万国进贡记》)

很多人都说,进贡之风的兴起,是打开乾隆朝政治腐败大门的钥匙。

皇帝过度收受贡品,本身就是一种严重腐败行为。

官场上,送点小礼物,是人之常情。

如果礼品价值过限,就是腐败。

同样,按定制收受贡品,自是帝王维持正常生活的必须,但像晚年乾隆这样毫无节制地收受礼物,当然就是犯罪了。

皇帝的理论是,送给皇帝的礼物是由官员们&ldo;自行制办&rdo;,也就是自掏腰包,目的是&ldo;联上下之情&rdo;。

既不会增加百姓负担,又沟通了君臣间的私人感情,何乐而不为呢?

事实上,并不用太多的思考,就可以判断出&ldo;自行制办&rdo;之不可能。

送给皇帝的&ldo;土特产&rdo;,几乎件件超出官员们的承受能力。

皇帝喜欢那种镶珍珠的玉如意,臣下纷纷进献。

当时一柄不嵌珠的玉如意值银四千两。

而当时广东珍珠价格,重四分的珠子约值银四五千两,重五分的则需六七千金,如像龙眼果那样重三钱的大珠竟值两万两银。

一柄如意的价值如此,其他礼物可想而知。

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些精美绝伦的礼品,每一件都是民众的膏血凝成。

因为进贡之风的盛行,乾隆年间的官场上出现了&ldo;帮贡&rdo;一词,即有权进贡之大臣令下属帮助其&ldo;购买物件&rdo;,以&ldo;孝敬皇上&rdo;。

这一新词汇光明正大,而且十分光荣,颇有凝聚全体官员对皇帝的无比热爱之义,实际上却成了贪污腐败的新方式。

因为送给皇帝的礼物,从采购置办到送进大内,往往过程不公开,账目不清楚,云雾重重,机关多多。

事实上,送到皇帝手里的一万两,可能意味着督抚们从州县官员那里剥削了十万两,而州县们则完全有可能从民间剥削了百万两。

事实上,乾隆晚年的数起贪腐大案,都牵出过背后的进贡问题。

相邻小说
辉煌三国  穿成霸总的娇气包闺女  红尸鞋  你列表最软的妹  藏住满分甜  反攻[星际]  高武:我以仙法护华夏  情敌们后来都说喜欢我  史上最怂阿飘  女配她美貌动人  封敛雪印  喜欢你不是两三天  凤凰落地不如鸡  截胡  可以给我你的校牌吗  三线玩家  就等你下课了  甘味橘  往生泪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青少年版)